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刘俞 洪鹤宁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ERAS护理,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肢肿胀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疼痛;康复效果;深静脉血栓

创伤性骨折是由外力因素导致的骨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患者易受疼痛、术中应激反应、导尿管留置、活动受限等影响,出现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康复进程,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出现负面情绪以及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1~2]。因此,术后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通过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减轻患者心理及生理应激,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3]。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9.89±6.55)岁;体重指数19~2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11±1.79) kg/m2;骨干骨折12例,两端骨折15例,关节内骨折18例。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40.46±6.73)岁;体重指数18~26 kg/m2,平均体重指数(22.84±1.85) kg/m2;骨干骨折11例,两端骨折14例,关节内骨折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FRJL-20230215)。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创伤性骨折且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多部位骨折;合并重要脏器异常或严重内科系统疾病;合并精神与认知功能障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饮禁食;术后根据患者疼痛评估结果使用药物止痛,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持续护理至出院。

1.2.2 观察组给予ERAS护理

(1)术前准备:术前告知患者创伤性骨折的相关知识,评估其心理压力,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鼓励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及耐力训练,如吹气球等。根据疼痛评估给予预防性镇痛,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加速术后康复。告知患者术前6 h禁食,术前2 h禁饮,不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高血栓风险患者术前给予抗凝治疗。

(2)术中麻醉和保温:减少静脉麻醉药物使用,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注意给患者保暖,预防术中低体温,保持患者术中体温不低于36 ℃。

(3)术后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疼痛管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口服镇痛药物。及时拔除鼻胃管、尿管、引流管,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4)预防患肢肿胀与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患肢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测量患肢周径。指导患者抬高患肢15~20 cm,以免患肢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肿胀,遵医嘱用50%硫酸镁湿热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患处,30 min/次,2次/d。使用间歇性充气泵、弹力带以及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5)康复锻炼:根据患者康复进展进行康复锻炼,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屈、伸等训练,结合患者耐受性调整活动量。持续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严重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2)比较两组康复情况: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术后患肢肿胀、深静脉血栓等。肿胀判定标准:轻度肿胀,存在皮纹,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1 cm,压痛不明显;中度肿胀,皮肤发亮,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1~2 cm;重度肿胀,皮肤变硬缺乏弹性,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3 cm,局部严重压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判定标准:皮肤出现岛状紫色斑块,动脉搏动减弱,远端肢体麻木。(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术前及术后12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包括4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肢肿胀率为6.6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9%,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创伤性骨折常合并多脏器损伤,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正常活动受限,对患者生理、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4~5]。因此,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ERAS可降低创伤性骨折患者患肢肿胀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康复效果。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方案、术前肺功能准备、术后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6~7]。疼痛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常见的症状,持续疼痛可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和疾病康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给患者心理及身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ERAS护理理念提倡进行规范疼痛管理,术后使用多模式联合镇痛,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对早期功能锻炼的配合程度,从而加快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整体生活质量[8]。创伤性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增加死亡风险。ERAS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加强术后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患肢颜色、足背动脉搏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避免血液淤滞,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进程,从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肢肿胀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玥.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617-1619.

[2]黄蕾蕾,王彬彬.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2,51(增刊2):407-409.

[3]葛伟伟,蔡璐,颜小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20(4):689-691.

[4]许文慧,王叶.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21,42(增刊1):134-135.

[5]赵慧霞.手术室护理结合疼痛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7):771-774.

[6]李林霞,方诗元,谢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J].安徽医药,2020,24(7):1343-1345.

[7]陈湉,廖兴志,乔燕,等.快速康复外科路径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3,46(1):98-103.

[8]谢红艳,宋丽霞,毛秀玉,等.快速康复外科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患肢疼痛及肿胀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1):54-5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