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作者: 伏满晓 郑晓珍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于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研究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循证医学;快速康复护理;日常生活能力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视野清晰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息肉等疾病的重要方式[1]。临床实践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若没有及时给予干预,则会影响手术效果[2]。常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与灵活性,完全遵医嘱进行,患者治疗依从性欠佳[3]。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以循证证据与临床经验为基础,以加速患者康复为目的实施护理,从多方面促进患者康复[4]。本研究旨在探讨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于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98±10.26)岁。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56±10.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指征;明确本研究方案后均自愿参与;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临床一般资料缺失;伴有严重并发症;治疗依从性欠佳;入组前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向患者详细解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流程、术前准备事项与术后注意事项等,根据术后病情、个人喜好等制订个体化饮食及运动计划。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
1.2.2 研究组给予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干预
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康复护理”相关文献,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治疗措施等,为患者播放健康相关知识视频,提高其认知水平。告知患者手术治疗优势,增强其治疗信心。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详细了解其日常需求,并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嘱患者术前禁食6 h,禁饮2 h,及时为患者输注葡萄糖,补充能量。
(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在易受压部位放置软垫,避免压力性损伤,暴露部位盖上毛毯,保持手术室温度处于22 ℃~26 ℃,将加温毯铺在手术台上,术中使用的液体加温至合适温度后再输注。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手术医生,保证所有操作无菌。
(3)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了解其疼痛情况,轻度疼痛患者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中重度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自控镇痛泵等治疗。密切观察引流液量、颜色、伤口情况等,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多与患者沟通,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术后焦虑、恐惧情绪,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与术后康复。严格控制患者饮食情况,从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5]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6]评估,总分95分,76~95分为非常满意,57~75分为满意,<57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加速疾病好转,但其仍为有创性手术操作,会对机体造成损伤,所以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7]。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是指依据以往临床护理经验与循证理念实施的护理,强调以循证理念为基础,将护理措施从“手术为主”转变为“加速康复”,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好转[8~9]。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从术前、术中、术后为患者提供康复措施,能够保证手术有效进行,且其具有科学性,使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均能获得准确、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利于疾病转归[10]。同时,该护理模式可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强调围术期整体护理,深化加速康复理念,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11]。本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具有整体性与科学性,通过术前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其治疗信心;术中保温处理可避免低体温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体位护理、早期康复锻炼、伤口护理等均利于患者病情好转,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更快恢复正常,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2~13]。此外,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是围绕围术期展开,从饮食、疼痛护理、早期活动、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护理措施,且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优化与改进,保证护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及科学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保证手术疗效,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4~15]。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医学的快速康复护理可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12):1894-1895.
[2]骆芳,胡星.多维危机控制护理策略对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36(5):1227-1229.
[3]刘正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及患者并发症率分析[J].智慧健康,2023,9(13):81-84,93.
[4]王占琴,张秋元.量化评估策略指导下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3):187-190.
[5]黄丽,黎希希.赋能健康教育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
2023,36(1):153-155.
[6]陈月红,顾岐慧,王倩.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方案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0):49-52.
[7]韩程.程序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3):142-144.
[8]张美英,陈小娟.5E型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遵医行为及情绪水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41(24):4446-4449.
[9]杨伟伟,杨梅,丁金霞.激励式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23,44(3):335-338.
[10]詹丽婷,赵岚,官滢.揿针穴位刺激联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TG、TC水平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3,29(8):77-79.
[11]徐进.快速康复护理进展及外科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6,22(24):43-45.
[12]万润琴,薛晓玲.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胆道探查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1(20):169-171.
[13]张美桃,张敏.手术室路径式护理对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429.
[14]许娜,曹晓刚,方兴超.舒适护理对中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及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8):189-192.
[15]汤婷,张俐玲,吕琴.基于循证的品管圈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19(23):3599-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