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救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 程宝娣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救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MEWS急救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急救指标以及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有效救护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WS急救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左室射血分数

现代医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如何在发病初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是当前急诊医学和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1]。院前急救护理为AMI救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然而,院前急救过程中常面临时间紧迫、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等挑战,提升院前急救能力显得更为重要[2]。早期预警评分(EWS)为一种简便有效的病情评估工具,通过监测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快速识别病情恶化风险,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做出干预决策[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此基础上增加评估参数,使其在急诊和急救护理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AMI发病急骤,患者往往伴有强烈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加重病情。本研究旨在探讨MEWS急救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AMI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2月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认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有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或其他影响预后判断的重大疾病;有精神疾病史或当前正接受精神科治疗;既往有多次心肌梗死病史;急救记录或相关临床数据不完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接到调度电话后,急救人员和急救车辆迅速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初步评估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吸氧、药物治疗等。详细记录整个急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措施,为进一步院内急救提供重要参考。

1.2.2 实验组给予MEWS急救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1)MEWS急救护理:在急救现场,急救人员先用MEWS评分系统详细评估患者呼吸频率、体温、收缩压、心率和意识状态,0~4分为低危,5~8分为中危,≥9分为高危。对于低危患者,密切观察其生理参数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每隔4 h监测1次生命体征,并重新进行MEWS;中危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加强监护,每1~2 h监测1次生命体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患者氧疗、必要的药物治疗,缓解症状。高危患者病情危重,需立即进行抢救和高级护理,迅速启动急救程序,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做好心肺复苏准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协调急救团队、医生和护理人员,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2)心理护理:出诊途中,急救人员通过电话与患者或家属保持联系,详细了解病情变化,指导家属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安抚患者情绪。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要特别注重患者心理和精神状态,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温和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性,提供情感支持。如果患者过度恐惧或害怕,及时进行心理安抚。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可通过擦汗、握手等方式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抚,使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与体贴,确保患者在整个急救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通过彩超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2)比较两组急救指标: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有效救护时间以及急诊科抢救时间。(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估,焦虑和抑郁越严重评分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急救指标比较

实验组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有效救护时间以及急诊科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往往令患者措手不及,其常伴有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这些负性心理会降低患者治疗配合度,影响治疗效果[6]。然而,传统急救护理模式主要关注患者生理指标和急救操作,忽视了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管理,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

MEWS评分系统操作简便、快捷,能有效评估急诊和急救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准确识别潜在高危患者,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从而显著提升院前急救护理质量[7]。本研究显示,干预后实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MEWS系统通过评估呼吸频率、体温、收缩压、心率和意识状态迅速识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便于医护人员根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急救措施,高危患者得到更为持续的监护和及时的干预,低危和中危患者也能获得相应级别的护理干预,分级护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使患者在黄金救治时间内获得最佳治疗,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此外,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导致的心脏负荷增加,进一步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8]。此外,实验组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有效救护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MEWS评分系统的高效性使急救人员可以快速做出反应,分类处理不同危急程度的患者,从而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同时,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通过电话指导家属进行初步处理,并在到达现场后快速实施针对性治疗,院前与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进一步优化了急诊科抢救时间,使整体救治过程更加高效。本研究中,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诊途中,急救人员通过电话指导家属进行初步救治,并安抚患者和家属情绪,减轻患者恐惧、焦虑情绪。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在实施紧急处理的同时,重视与患者和家属沟通,通过温和耐心的交流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及时安抚患者情绪过度或恐惧,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显著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MEWS急救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冰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6):760-761.

[2]梁婷,朱敏.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中的应用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1):1819-1820.

[3]高胜男.基于MEWS分级护理配合身心综合护理在CCU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14(3):119-123.

[4]彭勇军,唐健,刘胜男,等.急诊动态评分与M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应用的对比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29(2):164-167.

[5]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工作组.2020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

2020,35(12):1166-1180.

[6]林苏,林晶晶,叶颖颖.基于MEMS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7):91-94.

[7]兰元.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院前急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养生,

2023,23(2):142-144.

[8]薛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临床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意义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2):36-3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