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 杨燕

摘要:目的 探讨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疼痛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评分]、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 研究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疼痛程度,缓解其负性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负性情绪;膝关节功能;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疼痛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在高强度运动中较为常见,损伤后患者可出现膝关节不稳、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1]。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关节镜技术修复或重建受损前交叉韧带,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2]。疼痛是术后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进度,还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一步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传统护理在术后疼痛管理和负性情绪干预方面较为欠缺,未全面考虑患者整体需求。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疼痛管理策略,强调对疼痛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和干预,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疼痛特征、强度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结合心理因素对疼痛感知的影响,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3]。本研究旨在探讨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疼痛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结合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具备完整随访条件,自愿配合研究方案执行;无癫痫、重度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心理障碍;年龄18~70周岁,病程5~13 d。

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存在药物依赖治疗史或药物滥用行为;合并软骨损伤、半月板撕裂、关节脱位或膝关节骨折等合并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前系统评估患肢情况,建立有效医患沟通机制,结合影像学资料详细讲解手术方案和成功率,系统化疏导焦虑情绪。术后监测切口渗液、皮温异常等情况。实施无菌换药操作规范,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评估末梢循环。出院前制定个性化用药计划,告知患者不良反应,给予用药指导。

1.2.2 研究组给予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护理

(1)术前护理:入院后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教育路径图对患者进行可视化健康宣教,辅以三维解剖图谱和手术动画视频强化认知。与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疼痛控制目标。

(2)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焦虑≥14分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正念减压训练缓解疼痛;恐惧≥7分者开展同伴支持疗法,组织术后康复期病友交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3)术后疼痛管理:术后4、24、72 h动态评估患者疼痛程度,≤3分实施多模式非药物干预,如生物反馈联合音乐疗法;4~6分采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序贯给药;≥7分启动阿片类药物滴定方案。给药后15~30 min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率,低于50%者启动多学科疼痛管理机制。

(4)物理镇痛:术后早期冰敷患侧膝关节,注意冰袋用毛巾包裹以防冻伤;给予电刺激仪治疗,调节电流强度与频率,每次20~30 min,每天治疗2~3次。

(5)康复与疼痛协同管理:根据术后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早期以关节活动度、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为主,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疼痛加剧则暂停,重新评估并调整疼痛管理策略。

(6)出院护理: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疼痛管理要点,发放书面指导手册,每周电话随访1次,解答疑问,持续优化疼痛管理以及康复方案,直至患者完全康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膝关节功能恢复越显著。(3)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分数越高代表抑郁、焦虑症状越严重。(4)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总分95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6、12 h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研究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KS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3个月研究组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出院前1 d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其特点是膝关节稳定性丧失,常伴随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通过自体或异体韧带移植修复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加快康复进程,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KSS评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管理方案,形成一种协同效应,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疼痛管理是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通过准确识别疼痛类型、强度,给予针对性的疼痛干预,如冷敷、热敷、电疗、药物止痛等,避免疼痛放大和持续化[4]。术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康复训练,尽早给予患者康复护理,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加快康复进程[5]。此外,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强化其对疼痛和康复过程的认知,减轻患者术后心理负担,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使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感;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逐步建立自信心,进而利于术后康复[6~7]。

综上所述,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疼痛程度,缓解其负性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磊,徐炜.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4,43(4):311-315.

[2]张怡,谷媛媛,曲径直,等.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3,29(4):587-591.

[3]余新颜,阮仁芝,徐进,等.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肩袖修补术后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6):1212-1217.

[4]贾洪宇.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心理特征与早期康复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86):63,65.

[5]杨英,罗六妹,伍鹏欢,等.分阶段康复护理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5):123-126.

[6]姚瑶,邵丹凤,谢洪英.本体感觉训练联合愉悦因子输入心理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4,19(9):174-176,193.

[7]刘伟涛,申芳,徐旭东,等.基于MPMM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4,39(3):415-4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