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原因、影响及改善方法

作者: 赵丽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睡眠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对睡眠障碍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各种改善措施进行介绍。

失眠的成因

(1)心理因素:这是影响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紧张、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不仅会影响入睡的速度,还会引起睡眠浅、多梦,甚至整晚失眠。

(2)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睡眠质量下降,老年人更易出现睡眠障碍。另外,围产期妇女因内分泌系统发生明显变化,易出现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

(3)环境因素:噪音大、室内空气不流通、卧室潮湿、蚊子叮咬等不良环境因素会持续干扰睡眠进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4)不良生活习惯:作息不规律、睡觉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引起的蓝光刺激、喝咖啡或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吸烟等都不良习惯,会扰乱身体的生物钟以及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品质。

(5)生理疾病:生理疾病引起的疼痛、呼吸困难、尿频、恶心等不适会严重影响睡眠。一些严重的疾病(如大脑弥散性病变、内分泌紊乱等),也会对睡眠产生深远影响,导致患者出现长期睡眠障碍。

睡眠紊乱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显著影响心理状态

当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休息时,会感到疲倦和无精打采,不仅注意力减弱,还容易引发情绪波动与压力。这种情况若持续一整天,会严重干扰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削弱免疫防御能力

充足的休息是保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睡眠不足时,会影响免疫功能,身体可能难以有效抗击外部病原体,从而加大感染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是改善睡眠障碍最主要的手段。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对药物的作用机制、预期疗效、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可能产生的依赖性等问题有充分的了解。

镇静催眠药

在众多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中,镇静催眠药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类药物。其中,苯二氮䓬类药物(例如安定、劳拉西泮等)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三唑仑等)都具有帮助患者快速入睡的效果。但是,这类药物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耐受性,增加成瘾的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用药的剂量和时长。

抗抑郁药

在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曲唑酮、米安舒平等,不仅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症状,还能有效改善睡眠障碍。但使用这些药物时也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嗜睡、口干、便秘等。

调控生物钟

以褪黑激素为代表的调控生物钟的药物,为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类药物适合轻度至中度失眠患者使用,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物钟和睡眠-觉醒周期,帮助恢复正常睡眠节奏。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复杂性,褪黑素的疗效在不同患者之间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关注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一种不依赖药物的治疗形式,通过多样物理手段缓解睡眠障碍,帮助个体获得优质睡眠。

光照治疗

利用特定波长光线调节生物钟,应对季节性情绪紊乱(SAD)与其他部分睡眠问题。冬季日照减少可能引发SAD,通过模仿自然光的光照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情绪和提升睡眠质量。

经颅磁刺激(TMS)

TMS设备产生穿透头皮与头骨的磁场,对大脑皮层特定区域进行刺激,调整神经活动,从而缓解失眠现象,使作息恢复正常。

放松练习

放松练习包含放松身心的一系列训练,如渐进式肌肉放松、深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通过有序收紧并释放不同身体肌群,辅助解除身体紧张;控制呼吸频率进行深呼吸练习,可降低心律、血压,减轻压力,有效促进全身心放松,提高入睡质量。

心灵疗法

心理治疗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睡眠质量,对于改善精神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特别有效。

认知行为疗法(CBT)

这种疗法能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妨碍入睡的思维习惯。例如,许多人过于担忧失眠,反而增加压力,再次影响休息。认知行为疗法教会患者改变消极思考,建立积极作息,从而提高休息质量。

放松训练

这是一套引导深呼吸、渐进放松等技巧的方法,以减轻身体与精神紧张及焦虑,提升休息质量。

限制性睡眠

限制性睡眠是通过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适用于那些夜间经常醒来,或睡眠断断续续的严重慢性失眠患者。

综合改进措施

在应对睡眠障碍上,采取综合措施往往能带来更显著、更持久的效果。该策略是从多个维度对个体的睡眠环境、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进行综合优化,以达到恢复和维持高质量睡眠的目的。

(1)建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是改善睡眠紊乱的基础。有规律地上床睡觉或起床,就能逐步调整和稳定生理钟,适应并期待着在某个时间点入睡。这样有规律的作息,不但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而且能提高白天的警觉度。

(2)改善睡眠环境非常重要。一间安静、舒适、通风良好的卧室是睡觉最理想的地方。可以通过使用遮光窗帘、安装隔音装置、调节室内温湿度等措施来优化睡眠环境。

(3)调整生活习惯对改善睡眠问题必不可少。睡前尽量不要使用电子产品,不要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不要吸烟。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吃太多油腻辛辣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4)加强身体锻炼是改善睡眠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当的锻炼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情绪,促进全身健康。但是,注意不要在睡觉前做激烈的运动,最好选择在白天或者傍晚做适度的锻炼,这样既能享受到锻炼带来的好处,又能保证睡眠质量。

结束语

睡眠障碍是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只有深入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