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重在预防
作者: 黄雅欣
龋齿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不仅会引发疼痛,还可能影响咀嚼功能和身体健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龋齿的形成机制,学习有效的预防方法,为口腔健康筑起坚固的防线。
什么是龋齿
龋齿即人们常说的蛀牙(牙体硬组织被破坏形成龋洞),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根面龋。其中,浅龋是龋坏仅在牙釉质层,表现为牙齿表面有小黑点或白斑,一般无明显症状;中龋是龋坏进展到牙本质浅层,患者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有敏感反应,龋洞较浅龋明显;深龋是龋坏到达牙本质深层,刺激反应更强烈,龋洞也更深;根面龋是多发生在老年人牙龈萎缩后,牙根暴露部位的龋坏。在早期,龋齿可能仅仅表现为牙齿表面的白色或黄褐色斑点,此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如果不及时治疗,龋洞会继续扩大,严重时可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导致剧烈疼痛、牙齿松动甚至牙齿丧失。所以,一旦发现龋齿,应尽早到正规的口腔医院或诊所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细菌因素
细菌是导致龋齿发生的主要始动因素。
首先,口腔中的细菌,如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放线菌等,会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即牙菌斑。牙菌斑是一层细菌性生物膜,紧紧附着在牙齿上,很难通过简单的漱口去除。这层牙菌斑为细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使其能够持续地在口腔中发挥作用。
其次,饮食中的糖类是细菌代谢的重要底物。当摄入含糖食物,如糖果、蛋糕、饮料等后,牙菌斑中的细菌就会利用这些糖类进行代谢,并产生酸性物质(主要是乳酸),会在牙齿周围的局部环境中不断累积,从而降低口腔局部的pH值。当口腔局部的pH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酸性物质就会开始溶解牙齿表面的矿物质。随着酸性物质的持续作用,牙釉质中的矿物质会逐渐被溶解,形成微小的龋洞。如果龋洞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细菌会进一步侵入牙本质,甚至到达牙髓,引起牙髓炎等更严重的口腔疾病。
最后,细菌在牙菌斑中不断繁殖和代谢,持续产生酸性物质,会使龋齿的破坏过程越来越快。虽然唾液中含有钙、磷等矿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牙齿的再矿化,修复被酸性物质侵蚀的部分。但牙菌斑的存在阻碍了唾液的这种保护作用,使得龋齿的发展难以自行停止。
食物因素
一方面,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饮料等)在口腔中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黏性食物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难以清洁,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宿主因素
首先,牙齿的结构是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牙齿的窝沟点隙处容易藏匿细菌和食物残渣,且清洁难度大,故成为龋齿的高发部位。牙齿排列不齐也会增加清洁困难,为细菌滋生提供机会。
其次,唾液因素不可忽视。唾液具有冲洗口腔、促进牙齿再矿化和抑制细菌生长等作用。但因某些疾病或服用特定药物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会减弱,细菌易在口腔中大量繁殖,增加龋齿风险。
最后,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等也属于宿主因素范畴。若不注重口腔清洁,会使细菌在口腔中肆意生长,加速龋齿形成。
时间因素
龋齿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细菌产生的酸性物质需要持续作用于牙齿表面,才能使牙齿的矿物质逐渐溶解。当口腔中的细菌在牙面形成牙菌斑后,会利用食物中的糖类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如果只是偶尔一次,牙齿可能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唾液中的矿物质进行再矿化,从而修复轻微的损伤。如果这种酸性环境持续存在,经过一段时间,牙釉质中的矿物质就会不断被溶解,龋洞逐渐加深、扩大,从牙釉质发展到牙本质,甚至可能感染牙髓,引起牙髓炎等严重的口腔疾病。
如何预防龋齿
保持口腔卫生
(1)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让刷毛深入牙缝和牙龈边缘,清除牙菌斑。选择含氟牙膏,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2)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避免细菌滋生。
(3)吃完东西后及时漱口,减少食物在口腔中的残留。此外,还可以通过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冲洗口腔、促进牙齿再矿化,从而更好地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的发生。
(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一般每半年到一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合理饮食
(1)控制糖类摄入,减少糖果、蛋糕、饮料等高糖食物的摄入,例如可乐、橙汁,奶茶等,以及含蔗糖丰富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食用高糖食物后应及时漱口,降低糖分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
(2)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可多吃乳制品、豆制品、鱼虾等富含钙和磷的食物,以及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以促进牙齿的发育和矿化。
(3)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能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清洁口腔。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餐间频繁吃零食,尽量规律三餐,减少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的机会,从而有效降低龋齿发生的风险。
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增强牙齿抗龋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能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儿童在牙齿萌出后需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局部涂氟,为牙齿提供额外保护;做窝沟封闭,在牙齿的窝沟点隙处涂上高分子材料,阻止细菌和食物残渣进入,预防窝沟龋。
改善口腔环境
改善口腔环境可有效预防龋齿,例如增加唾液分泌,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口干症;避免不良习惯,降低龋齿风险;避免单侧咀嚼,保持牙齿受力均衡;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以免过度降低口腔pH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为牙齿创造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龋齿的形成及预防知识,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对口腔的保护意识,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从而更好地改善口腔健康,预防龋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