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顾秋菊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62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AS)]、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下床行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3 d、7 d、1个月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3 d、7 d、1个月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加速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自我管理;5A护理模式;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股骨头与股骨干连接的上部区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1]。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切除受损股骨头和髋臼关节部分并植入人工髋关节进行置换。术后护理目标主要为预防并发症、恢复关节活动度以及减少疼痛等[2]。常规护理以护士为主导,护理干预方式较为单一,患者术后康复主动参与度较低,康复进程缓慢[3]。5A护理模式包括5个核心环节,即评估、建议、达成共识、协助和安排随访,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参与,促进其康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4]。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62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5],具有X线、CT成像特征;沟通能力、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局麻药物过敏史;因家庭或社会原因无法保证术后长期随访;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等严重全身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前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对手术的担忧和期望,介绍手术的必要性、过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成功案例。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指导其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训练。术后第2~3天协助患者坐于床边,双腿下垂,逐步进行髋关节屈伸练习。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患肢避免负重,具体时间根据复查结果而定。随访66个月。
1.2.2 研究组给予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
(1)组建小组:由1名骨科医生、4名责任护士、1名康复治疗师共同组成,小组定期开展会议交流,分析患者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评估:了解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评估其家庭支持和日常生活能力,确定术前自理水平。
(3)建议:向患者提供定制化的疾病知识讲解,包括股骨颈骨折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流程、预期效果及优势等内容。提供包含手术示意图、康复步骤和常见问题解答的书面手册,便于患者随时学习。
(4)康复锻炼指导: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制定术后康复计划。术后1~3天指导踝泵运动,每小时3~4组,每组10~20次;术后3~7天进行髋关节屈伸练习,从被动到主动,角度逐渐增大,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日3~4组,每组10~20次。
(5)达成共识:设定短期目标,如术后1周内床边坐立,2周内使用助行器站立和短距离行走;长期目标为术后3个月基本自理,6个月后参与轻度社交和户外活动。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康复计划。
(6)协助:术后早期每2 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引导患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锻炼,如踝泵运动,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增加水分摄入,保持会阴清洁,定时协助排尿。
(7)安排随访:出院前制定随访计划,设定随访时间,指导患者加入微信群,与医护团队保持联系。建立患者随访档案,确保随访期间医护人员能全面了解患者康复情况。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下床行功能锻炼和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重。(3)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7]评估,包括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肉力量、畸形和关节稳定性等内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和健康状况越好。(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下床行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1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3 d、7 d、1个月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1 两组HH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3 d、7 d、1个月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期间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因跌倒或外力作用导致股骨颈部发生断裂,患者通常伴随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诱发股骨头坏死、关节功能丧失等并发症,因此早期干预至关重要[8]。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取出受损股骨头和髋臼,植入人工关节,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术后患者往往需要应对慢性病管理、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心理适应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临床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促进康复。
5A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管理,促进健康行为自我调节[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下床行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3 d、7 d、1个月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3 d、7 d、1个月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为目标进行护理服务。在评估阶段,医护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建议环节,通过专业医学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手术后恢复的关键要素;达成共识,强调医患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增强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意识;协助环节,通过护士的持续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实际困难;安排随访环节,确保患者术后得到持续性评估和指导,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加速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齐远博,王道峰,刘道宏,等.有限元分析在评价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3,12(9):704-710.
[2]刘树琪,崔海月,高雅等.股骨颈骨折行Mako机器人系统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J].河北医药,2023,45(3):471-473,477.
[3]张敏,何鹏,吕雪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配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5):160-162,174.
[4]王维凤,王艳波,王帆,等.5A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47-50,124.
[5]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4-245.
[6]丘永妹,焦飞虎,孔繁军等.“5A”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6):138-140.
[7]郭益玮,张蕊,才达,等. 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9):965-968.
[8]田伟超,杨阳.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23,26(1):42-46.
[9]王倩,余玲霞,顾羊林.“5A”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4):2031-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