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 叶国丽
摘要:目的 观察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干预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及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CSSD70)评分。结果 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干预前SDSCA、CSSD7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CA各维度评分、CSSD7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尿病控制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个体化;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控制状况
老年2型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风险高、诊治困难等特点,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2];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身脏器功能下降,易出现一些特有的急性并发症,如乳酸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等,还可增加心脑血管和下肢血管阻塞性疾病发生风险[3~4]。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定期体检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5]。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干预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3.95±7.4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37±1.41)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1~78岁,平均(63.67±7.35)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54±1.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认知、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等;存在精神障碍或智力缺陷。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护理
合理控制饮食,定时定量进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避免过度饮食。日常饮食中基本谷物均衡搭配,多摄入新鲜蔬菜、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少吃油腻、甜咸食物及坚果。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
(1)睡前加餐原则:饭后检查患者饮食情况,减少主食,控制总热量。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会有意识地自己吃三分之一的晚餐,减少晚餐食物量,睡觉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可以适量加餐。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睡前血糖低于6 mmol /L需加餐,防止夜间低血糖的Somogyi效应。
(2)睡前不适宜进食的食物:精制碳水化合物食品,如面包、面条、粥等,这类食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血糖迅速升高;油炸及其他加工食品,如蛋糕、鱼片、月饼、马尾鱼等,这些食物脂肪含量高,不利于血糖控制;高糖食品,如葡萄干、巧克力、水果罐头等,这类食物含糖量高,不利于血糖控制。
(3)睡前最好的饮食:牛奶及其制品属于低血糖指数食品,酸奶中的蛋白质和乳酸可以延缓胃排空,患者如出现明显的饱腹感,可控制睡前饥饿感,也可以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口感甜的加糖酸奶总热量明显低于口感不甜的馒头,酸奶或牛奶是睡前消除饥饿感的优选。豆类及其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豆腐卷等都是低血糖食品,但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减少豆类摄入,会产生较多的含氮物质,加重肾脏负担。另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至30 mL /min时,磷的过滤和排除减少,导致血磷增加,应减少高磷食物的摄入。如果睡前觉得饿,还可以蒸一碗鸡蛋羹,加一点菠菜、胡萝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调味,或直接煮一个茶叶蛋。粗粮混合餐或少量低糖水果,即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混合少量的蔬菜、干果,如煎饼、全麦面包、“稍熟”的燕麦片以及“10粒以内”的天然干果,如杏仁、核桃、花生或苹果、小香蕉等。总热量控制在100 ~ 150 kcal。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无须家属提醒,患者能够主动遵照医务人员的指示接受治疗,判定为依从好;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拖延或不遵医嘱行为,判定为依从差。依从率=依从患者数/总数×100%。(2)比较两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SDSCA)评分:主要有药物、饮食、血糖监测、运动和足部护理5个维度,共11个项目,每个项目0 ~ 7分,共77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比较两组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CSSD70):评估内容包括糖尿病及症状(11项)、生活方式(15项)、治疗(8项)、生存技能(15项)、治疗目标(7项)、疾病知识(14项),每项0 ~ 2分,共140分,评分越高表示糖尿病控制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依从率6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SDSCA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DSC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CSSD70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CSSD7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SSD7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与人体代谢有关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长期高血糖症状,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生物效应受损,可影响多个器官正常功能[6~7]。当前糖尿病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需终生接受医疗及护理照顾。糖尿病治疗的直接目标是控制血糖、避免急性代谢并发症发生;长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预防控制慢性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干预前SDSCA、CSSD7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CA各维度评分、CSSD7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避免公式化、形式化护理,具有重点突出、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特点,既能满足患者健康需求,又能帮助其改变不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在该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睡前科学合理地加餐,如鸡蛋汤,易消化、易吸收,还可以补气,预防低血糖,对第2天的饮食也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低脂牛奶基本上不会使血糖升高,而且可以增强饱腹感,睡前喝牛奶可以改善睡眠质量,防止夜间低血糖,而且夜间血糖波动都很好,忌选择低脂牛奶;豆制品膳食纤维含量高,升糖指数低,热量低,患者睡前吃豆制品还可预防便秘。全面、个体化的饮食健康指导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睡前加餐的认知和依从性,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从而维持良好的血糖状态[10~13]。
综上所述,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糖尿病控制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杨丹,张艳,张媛媛,等.动态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脂代谢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2,36(3):528-530.
[2]刘茂娟,林美珍,周歧銮等.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1):89-92.
[3]李冬静,邢凤梅,董春艳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的长期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5):897-899.
[4]王珍珍.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疗养与中医护理干预:评《食养天年:中老年常见病饮食疗养》[J].中国酿造,2020,39(10):234.
[5]方师群,朱春欢,丁艳芬.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增刊2):161-163.
[6]郭赛金.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饮食营养研究:评《糖尿病饮食四宜五忌》[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2):679-680.
[7]孙彦,胡晓颖,张成亮.同质化策略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留置针穿刺的疗效观察[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7(2):240-243.
[8]张爱霞.同质化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质控缺陷发生情况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2):2430-2431.
[9]翟蕾,殷凤芳,张明明.同质化护理对血透患者质控缺陷发生情况及同质化管理有效性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6):817-818.
[10]朱妍,陈伟亮,张雯等.同质化护理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指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4):57-59.
[11]王冠群,肖燕,李静.同质化护理服务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6):140-142.
[12]吴春玲.延续性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19,33(14):2518-2520.
[13]李彦芳.饮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饮食与运动干预技术指引(基层版)》[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11):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