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调节护理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弹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 惠妍

理性情绪调节护理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弹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0

摘要:目的 探讨理性情绪调节护理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弹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理性情绪调节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综合功能[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结果 两组入院当天心理弹性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前1 d心理弹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当天综合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前1 d综合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性情绪调节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心理弹性,增强患者综合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帕金森;理性情绪调节;运动功能;心理弹性;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PD)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以及平衡问题等运动障碍,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运动功能衰退,形成恶性循环[1~2]。良好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PD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挑战,从而保持相对较高的生存质量。然而,帕金森病慢性进展性以及不可逆性往往减弱了患者心理弹性,使其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困扰,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理性情绪调节护理是一种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帮助患者改变负面信念,积极转变不良情绪,进而改善心理状态[3~5]。本研究旨在探讨理性情绪调节护理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弹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3.43±5.1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3±0.64)年。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2.32±5.16)岁;

病程1~5年,平均病程(3.34±0.4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6]诊断标准;帕金森病病情分级为Ⅱ~Ⅳ级;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并配合研究过程;入组前心理健康评估显示患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情绪困扰(抑郁或焦虑),但未达到严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为严重精神疾病;过去3个月内使用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或接受过其他形式的心理干预、物理治疗;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患有癌症;预期生存周期不足6个月;存在严重的听觉或语言障碍;孕妇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帕金森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疾病进展、护理方法等,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协助患者按医嘱正确服用抗帕金森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鼓励其进行适度锻炼,如步行、伸展运动、平衡训练等。为患者提供基础的心理支持,倾听患者困扰,鼓励其表达情绪,并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持续干预至出院。

1.2.2 研究组给予理性情绪调节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与患者逐渐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内心存在的困扰以及负面情绪,通过认知重构帮助患者转变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的非理性信念,如“我的病情无法控制”“我将完全失去生活能力”等。同时,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引导患者建立更积极、更理性的认知框架,如“通过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我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指导患者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使患者面对情绪困扰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平复情绪,恢复内心平静。引导患者用问题解决策略,如设定小目标、制定行动计划等,逐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自我效能感,重新树立自信心。每5天与患者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健康访谈,每次访谈时间为30 min。持续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选取乐观性、力量和坚韧性

3个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弹性越强。(2)比较两组综合功能:采用帕金森综合功能评定量表(PDQ-39)评估,包括,腿部灵活性、手运动、轮替运动、强直、姿势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言语、面部表情等维度,每个维度均有10个条目,总分为4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综合功能越强;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94,再测信度与优化效度均为0.871。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两组入院当天心理弹性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前1 d心理弹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综合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入院当天综合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前1 d综合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硬、动作迟缓以及姿势不稳等运动功能障碍。除了明显的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还常伴有一定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情绪易波动等,给其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7~8]。因此,除了针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还需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改善其情绪状态。

理性情绪调节护理是一种通过帮助患者找出并改变负面的、不客观的认知信念,进而改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的护理方法[9~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入院当天心理弹性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前1 d心理弹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当天综合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出院前1 d综合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理性情绪调节护理应用效果显著。理性情绪调节护理强调改变患者的非理性认知,帮助其战胜导致负性情绪的非理性信念。同时,通过逻辑分析和理性讨论,使患者逐渐接受更合理、更现实的认知,如“虽然病情难以完全控制,但我可以通过努力改善生活质量”,这种认知转变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心理弹性。理性情绪调节护理注重帮助患者深刻认识到积极应对疾病的重要性,鼓励其采取主动、灵活、应对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通过反复练习逐渐学会有效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困难,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效能感,这种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进而促进其综合功能恢复。理性情绪调节护理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帮助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减轻应激反应,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理性情绪调节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心理弹性,增强其综合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较小,为单中心研究,今后将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理性情绪调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学芝,谢丹,穆蓓蓓.理性情绪调节护理用于帕金森病护理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6):1098-1102.

[2]杨灿灿,张海侠,訾晨晨,等.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结合心理护理对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4,51(3):951-955.

[3]李晶,张梦影,成乐,等.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103-105.

[4]李海佳,肖丽蓉,袁黎明.理性情绪行为干预对面部烧伤瘢痕整形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认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4,53(3):217-220.

[5]汤真,张晓方,邢妙莉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用药期间应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4,30(4):668-671.

[6]李燕云,陈雪萍,田佩佩等.血清Aβ1-42、P-Tau181和Hcy与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24,40(11):1483-1487.

[7]崔莹昕,柏雪.生活方式医学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4,18(6):468-474.

[8]郑娅,王兆婷,江国华.动作观察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6):524-526.

[9]张珍,董聪慧.理性情绪行为护理在先兆流产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4,30(5):970-974.

[10]虞婷,张黎晴,储霜.理性情绪疗法联合正念冥想对恶性血液病病人焦虑情绪、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12):2268-2271.

[11]林秋连,张淑琴,李婷婷.基于应激CPT模型和理性情绪理论的游戏服务在肠造口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24,31(7):60-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