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心脏跳动的“不和谐乐章”

作者: 陈咏梅

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发生异常,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有效地泵血。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由电信号调控,确保其节奏和力量的协调。如果电信号传导出现问题,心脏跳动就会异常,可能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心律失常的种类

心律失常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发生的位置、心跳的频率、节奏的规律性等来分类。

根据频率分类

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是指心跳过快,通常心率超过

100次/ min,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1)窦性心动过速: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如运动、发热、贫血等)引起的心跳加快。(2)室上性心动过速: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通常突然发生,表现为心跳迅速而规律。(3)室性心动过速:通常指心脏的下部(心室)发生异常电信号,引起快速而不规则的心跳,常常伴随严重症状。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是指心跳过慢,通常心率低于60次/ min,

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1)窦性心动过缓:由于窦房结功能下降,导致心跳过慢,可能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2)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的电信号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受到阻碍,可能引起心跳过慢。

根据节奏规律性分类

心房颤动

心房的电信号乱窜,导致心房快速而无序的收缩,使心脏的跳动变得不规律,通常心率加快。此种情况会使血液容易滞留在心房,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心房扑动

类似于心房颤动,但电信号的乱窜是比较规律的,通常心房的跳动频率为250~350次/ min。

室颤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律失常,室内的电活动完全紊乱,心脏不再有效收缩,导致血液不能正常循环,可能迅速引发心搏骤停。

室性早搏

心室提前发生收缩,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的心悸,可能不严重。但在某些情况下,频繁的室性早搏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症状取决于其类型和严重程度。

(1)心悸。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有时会突然加速或跳动不规律。(2)头晕或晕厥。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可能会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厥的情况。(3)气短。心脏无法有效地泵送足够的血液,可能导致呼吸急促。

(4)乏力。身体供氧不足,容易感到疲劳和无力。

(5)胸痛。部分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缺血,出现胸痛或不适。(6)浮肿。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体液积聚,引起脚踝或腹部肿胀。

心律失常的原因

(1)心脏结构问题:如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冠心病等。(2)电解质紊乱:例如血钾、血钠、血钙的浓度异常会影响心脏的电信号传导。(3)药

物影响:某些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脏药物,可能引发或加剧心律失常。(4)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损伤心脏的电传导系统。(5)心脏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因素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律失常。(6)压力和情绪波动:过度的精神压力、焦虑、恐慌等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7)过度饮酒、吸烟及咖啡因摄入:这些因素可能刺激心脏,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8)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也可能影响心脏的电活动。(9)遗传因素:遗传性心律失常多源于基因突变,致使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心肌细胞离子流紊乱。

心律失常的诊断

(1)心电图(ECG或EKG):这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有助于医生确认心律失常的类型。(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用于24 h甚至更长时间内持续监测心脏的电活动,有助于诊断间歇性心律失常。(3)心脏超声检查:用于评估心脏的结构问题,如心脏瓣膜病、心室功能等。(4)运动试验:通过运动引发心脏负荷,观察运动过程中心律变化。(5)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插入心脏,直接测量心脏内的电活动,帮助定位心律失常的根源。

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取决于其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药物治疗

(1)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帮助恢复心脏正常节律。(2)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莫洛尔等,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担。(3)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哌沙班等,防止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引发血栓形成。

电复律

对于一些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可能需要通过电击恢复正常节律。此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

心脏起搏器

对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导致心跳过慢的情况,可能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的心率。

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治疗某些类型心律失常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房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疾病。通过导管将电能传递到心脏的异常部位,烧灼掉病灶,恢复正常的电传导。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复杂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心脏移植(对于晚期心脏病导致的心律失常)等。

心律失常的预防

(1)定期检查:特别是有心脏病史的人,应定期检查心脏健康,监测心率和心电图。(2)健康饮食: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坚果等),为心脏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3)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频率和强度,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的耐力和稳定性。但需注意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的疲劳和心脏负担过重。(4)避免刺激物:如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诱发心律失常。

(5)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6)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心脏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结束语

心律失常的表现多样,从心悸、心慌,到胸闷、头晕,无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通过合理的治疗手段,如非药物的物理电学矫正和药物的节律调控,以及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治疗基础疾病等,能够有效应对心律失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