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的治疗
作者: 尚辉辉 梅翔崴脚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这种损伤不仅带来即时的疼痛和肿胀,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慢性踝关节不稳、韧带松弛甚至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对崴脚后的治疗进行科普。
崴脚的紧急处理方式
首先要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活动,避免受伤的脚踝继续受力而导致病情恶化,并尽快找到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让受伤的脚得到充分休息。然后,进行冰敷处理,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以减缓肿胀并提供支撑。此外,可将受伤的脚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进一步帮助血液回流,减少肿胀。上述措施有助于缓解初期症状,并为后续治疗和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冰敷
冰敷是崴脚后72 h内极为重要的处理环节,原理是利用低温促使局部血管收缩,进而减少出血和肿胀,同时有效缓解疼痛。在实际操作中,可使用冰袋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的脚踝部位,每次15~20 min,每日多次。避免冰敷时间过长,以防冻伤皮肤。比如,当发生崴脚后,从冰箱取出冰袋(或用密封袋自制简易冰袋),裹上薄毛巾,轻轻敷在脚踝肿胀处,保持15~20 min,每隔
2~3 h重复一次,这样做能在初期很好地控制肿胀和
疼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崴脚后肿胀和疼痛持续加重、出现瘀血或无法承重的情况,应立即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MRI,排查是否存在骨折、韧带撕裂等严重损伤的可能。尽早就医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延误治疗,确保恢复过程顺利,减少长期功能障碍的风险。
加压包扎
加压包扎也是崴脚后重要的处理步骤之一。可选择弹性绷带,从脚趾部位开始由下往上、由内侧向外侧,按照“8”字形进行包扎。注意每一圈绷带要遮住上一圈的 1/2 或 2/3,使包扎均匀、紧密。在包扎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张力,避免过紧或过松。包扎结束时,使用胶布或安全别针将绷带固定,确保包扎不松动,这样可以起到固定患处、减少肿胀的作用。
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对于减轻肿胀同样意义重大。将受伤的脚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比如躺在床上,在脚下垫上几个枕头,利用重力的原理,促进足部的血液回流,不仅能减轻肿胀和疼痛,还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受伤后的恢复期间,应尽量保持患肢抬高的状态,尤其是在休息和睡眠时,有助于加快恢复进程。
药物治疗的选择
在崴脚的恢复过程中,药物治疗可以起到辅助缓解疼痛和消肿的作用。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缓解局部疼痛,促进康复。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需注意,可能存在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如胃痛、恶心、消化不良等,长期或过量使用还可能增加胃出血的风险。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此外,对于有胃病史的患者,建议在餐后服用药物,或配合使用胃保护药物,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此外,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三七片、云南白药胶囊等,也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的消退。还有外用药物,如云南白药气雾剂、红花油等,在崴脚后的合适阶段使用,能在局部发挥消肿止痛的功效。特别注意,在崴脚后的72 h内,避免使用具有活血作用的外用药物,以免加重出血和肿胀。无论使用哪种药物,都要谨慎用药,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关注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如果对药物的使用有任何疑问,或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
在崴脚的康复过程中,适当休息是关键。避免过早让受伤的脚踝承受过多压力,防止伤情反复或加重。一般来说,轻微崴脚可能需要 1~2 周的时间来恢复,期间应尽量减少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中度崴脚伴有韧带撕裂等情况,可能需要 3~6 周甚至更长时间的休息和恢复,必要时可能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来减轻受伤脚踝的负担;严重的崴脚如骨折等,休息和恢复时间则会更长,可能需要数月,一定要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康复。
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崴脚后的初期,当肿胀和疼痛有所缓解,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脚踝活动,如缓慢地转动脚踝,促进关节灵活性的恢复,防止关节僵硬。随着康复的进展,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例如进行脚趾抓地练习,增强脚部肌肉的力量;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包括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内外翻等动作,每个方向到最大位置维持 5 ~10 s,做 15 次,每天做3组,帮助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力量。
在脚踝崴伤后的康复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直到完全恢复正常的力量、灵活性和稳定性。过早进行如跑步、跳跃、球类运动等剧烈运动,容易导致二次受伤,延长康复周期,甚至导致更复杂的后遗症。因此,建议根据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确保脚踝完全恢复,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什么样的崴脚需要就医
虽然大多数崴脚经过上述的紧急处理和后续保守治疗能够逐渐恢复,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以排除更严重的损伤。
(1)疼痛异常剧烈,且经过休息和初步处理后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2)肿胀严重,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或者出现大面积的淤血、青紫。
(3)受伤部位出现明显畸形,如脚踝关节变形、扭曲等,可能提示存在骨折或脱位。
(4)无法正常行走或站立,即使在休息后也没有改善,尝试负重时疼痛难以忍受。
(5)受伤的脚踝关节感觉不稳定,有松动或晃动的感觉,可能是韧带严重撕裂的表现。
(6)出现麻木、刺痛、无力等异常感觉,这可能是神经受到损伤的迹象。
结束语
如果对崴脚后的伤势存在任何疑虑,或者症状较为严重,不要自行判断和处理,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详细的检查如 X 光、CT、MRI 等,明确诊断,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和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