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控制高血压

作者: 王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据报道,近几年我国高血压发生率高达23.2%,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会对心脏和脑血管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早期发现和科学管理,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在此,本文就对高血压的危害以及控制方法进行科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高血压的重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对身体的多个器官都有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受高血压的影响,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将血液泵出,久而久之,心肌会逐渐肥厚,心脏的负担加重,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的硬化和狭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若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脑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脑卒中。

此外,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血管损害甚至破裂,患者会出现眼底出血、视物不清等症状,严重时失明。长期高血压还会导致肾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肾功能下降。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尿量变化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

控制高血压的方法

调整生活方式

(1)改变饮食习惯:在饮食方面,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应<5 g,减少咸菜、鸡精、酱油等隐性盐的摄入。同时,控制脂肪尤其是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西蓝花、木耳、海带、芦笋、萝卜、茭白、苹果、香蕉、橘子、猕猴桃、柚子等。这些食物富含钾、钙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控制血压。

(2)保持健康体重:适当减肥对于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超过标准体重 30% 的轻度肥胖者,应减少一日三餐之外的食物摄入量,如蛋糕、糖果及含糖饮料等,同时加强运动,每月减轻体重

500~1 000 g。超过标准体重 30%~50% 的中度肥胖者要严格限制饮食,采用低热量食物,减少主食量,多吃蔬菜和水果等低热量食物,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

(3)坚持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的调节能力。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低于30 min。

(4)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壁,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戒烟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过量饮酒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25 g,女性则不超过15 g。

(5)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对于高血压患者同样重要。患者可以通过培养业余爱好、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等方式释放压力,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6)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身体的压力反应系统过度活跃,进而影响血压调节,导致血压升高。成年人每晚需要7~9 h的优质睡眠来确保身体健康。

(7)自测血压:定期在家中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可以购买家用血压计,早晨和晚上各测量一次,能更好地反映血压情况。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即 β 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

(1)β 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中枢和外周的 RASS 系统,减慢心率和抑制心肌收缩力来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2)利尿剂:主要是通过排水排钠,减少血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产生降压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噻嗪类利尿剂。

(3)钙通道阻滞剂:抑制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产生降压效果。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使血管紧张素 Ⅱ 生成减少,抑制血管的收缩效应。常用药物有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拮抗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更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 Ⅱ 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作用。常用药物有氯沙坦、厄贝沙坦等。

需提醒,高血压患者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在服用药物期间,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综合管控的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综合运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定期检测血压和体检至关重要。

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活方式干预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降压效果。例如,低盐饮食可以减少体内钠离子的含量,降低血容量,有助于降低血压;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身体代谢,与药物共同发挥降压作用。另一方面,药物治疗可以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明显时,有效控制血压。尤其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单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此时就需要药物的介入。

定期监测血压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数据显示,因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占 70%,其中不能定期检测血压者占 80%。这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患者平时定期检测血压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时会感到头晕、头痛、乏力等。但也有些患者逐渐适应了高血压状态,头晕等症状并不明显。如果不定期检测血压,在某些诱因的触发下,很容易发生心脏、肾脏等严重的并发症,并危及生命。

定期体检同样不可或缺,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高血压对患者的影响,如通过检查心脏能了解是否导致心室肥厚,检查肝脾能了解是否引起肝脾肿大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肾功能检查等,能进一步了解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评估治疗效果;眼底检查可以了解高血压对眼部的影响,有助于防治黄斑变性等病变。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束语

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诊断、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及早发现和干预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中风等并发症的风险。最重要的是,患者要与医生保持密切合作,制定并遵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