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策略对分娩产妇母婴结局改善效果观察

作者: 葛婷婷

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策略对分娩产妇母婴结局改善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策略对分娩产妇母婴结局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于医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探究组接受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程、新生儿状况及不良妊娠结局。 结果 探究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 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策略能够有效缩短分娩产妇的产程时间,改善新生儿状况,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关键词:妊娠风险等级;助产护理;母婴结局;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

产妇健康状况直接关系母婴生命安全。孕产期是女性生命中的特殊阶段,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需要得到全面的医疗护理和关怀[1~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学科的持续发展,护理不再局限于疾病,更加注重产妇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策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护理模式。该策略通过全面评估产妇妊娠风险,据此制定个性化的助产护理计划,旨在降低分娩风险,改善母婴结局[3]。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策略对分娩产妇母婴结局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于医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各40例。常规组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9.42±2.36)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41±1.33)周。探究组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63±2.1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32±1.45)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孕周满37周、不足42周;根据妊娠风险等级评估标准,明确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或高风险等级;无严重妊娠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多胎妊娠;胎儿存在已知严重畸形或遗传性疾病;剖宫产史超过2次,或存在子宫手术史影响分娩安全;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如心功能不全、重度高血压等。

1.2 方法

1.2.1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

监测产妇生命体征、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盘、羊水等,确保母婴安全。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分娩知识、哺乳技巧、新生儿护理等,帮助产妇做好分娩和育儿准备。分娩过程中,为产妇提供标准的助产服务,包括监测产程进展、协助分娩、处理分娩中的紧急情况等。指导产妇进行产后恢复和新生儿护理,确保母婴健康。

1.2.2 探究组给予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

(1)组建助产团队与培训:团队成员包括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医护人员,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妊娠风险等级评估标准更新培训,以及助产技能、新生儿急救、产后出血处理等紧急处理技能模拟演练,确保团队高效协作。

(2)妊娠风险等级评估:参考国际公认的妊娠风险等级评估量表《妊娠风险评估系统(PARS)》全面评估产妇年龄、孕产史、慢性病状况、孕期并发症等指标,由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或专业护士执行,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根据评分,将产妇明确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为后续护理计划提供依据。见表1。

(3)产前个性化护理:第一,低风险产妇。除了基本健康教育,还提供孕期营养指导、适量运动建议以及心理调适技巧指导。重点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和孕妇体重增长,确保母婴健康。第二,中风险产妇。在常规产检基础上增加特定风险监测项目,如妊娠高血压需定期测量血压并调整饮食。同时,提供个性化的风险防控教育,指导产妇识别并应对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第三,高风险产妇。实施一对一个案管理,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必要时安排住院观察,进行24 h监护。制定紧急处理预案,包括快速转运机制、急救药品准备等,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4)分娩过程中监护与支持:第一,低风险产妇。在温馨、舒适的分娩环境中为产妇提供标准的助产服务,如无痛分娩技术、分娩球使用等,鼓励自然分娩。第二,中风险产妇。加强产程中胎心监护、宫缩强度评估等,适时调整分娩方案。第三,高风险产妇。实施全程多学科团队监护,进行连续电子胎心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5)产后护理与随访:为所有产妇提供个性化的产后恢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心理支持等。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妇制定差异化随访计划。高风险产妇产后1周内进行首次随访,之后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随访频率,直至母婴状况稳定。给予产妇哺乳技巧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包括如何正确抱持婴儿、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等。设立专用反馈渠道,如在线问卷、电话回访等,定期收集产妇及其家属反馈意见,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分析护理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和待改进之处,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和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程:第一产程(自规律性宫缩开始至子宫颈口完全扩张达10 cm持续时间)、第二产程(子宫颈口全开至胎儿成功娩出时间)、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直至胎盘娩出过程)以及总产程。(2)新生儿状况: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评估,8~10分代表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处于正常范围内;4~7分提示存在轻度窒息风险;0~3分

提示新生儿可能面临重度窒息。(3)比较两组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如胎儿窘迫或宫内缺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比较

探究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新生儿状况比较

探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探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00%,低于常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已从传统的统一化模式转向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通过对产妇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旨在降低分娩风险,改善母婴结局。

本研究结果显示,探究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基于妊娠风险等级助产护理通过早期识别产妇风险因素,如年龄、孕产史、慢性病状况等,为产妇定制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分娩过程精心管理,如适时使用催产素促进产程进展,以及对产妇的心理支持和疼痛管理,从而有效缩短产程,积极预防并发症,如及时纠正胎位不正、预防产后出血等[4~5]。此外,助产士的专业指导和监测有利于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延误[6]。基于妊娠风险等级助产护理将胎儿和新生儿健康纳入整体护理计划中,通过密切监测胎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分娩方案、提供新生儿护理指导等措施,满足不同风险产妇的护理需求,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有效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7]。

综上所述,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策略能够有效缩短分娩产妇的产程时间,改善新生儿状况,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燕珠.引进安全分娩核查表风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25):41-44.

[2]祝晓丹.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4,30(8):49-51.

[3]朱秀丽,王伟.产房风险评估运用于产房护理中对分娩与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24,10(11):136-139.

[4]姜玲玲,沈香兰.五色风险管理对高危妊娠产妇分娩结局、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4,

11(8):86-88.

[5]王赛男,曾晓云.产房风险评估在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7):110-112.

[6]钟美玲,朱雅琴,黄南平.基于分娩风险预警评估的多维护理对高危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31(02):70-73.

[7]胡慧彩.基于妊娠风险等级的助产护理对分娩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3,47(20):2544-254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