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联合脐灸调理小儿脾虚质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 王秀琴
摘要: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联合脐灸调理小儿脾虚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脾虚质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比组患儿实施小儿推拿疗法,观察组患儿实施小儿推拿联合脐灸调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体质表现积分、发病次数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质表现积分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发病次数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比组
(P<0.05)。结论 小儿推拿联合脐灸调理可有效改善小儿脾虚质,促进气血运行,补益脾胃。
关键词:小儿推拿;脐灸调理;脾虚质;补益脾胃;气血运行;
脾虚质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体质类型,指的是脾脏功能失调、脾气虚弱的体质状态。脾脏在中医理论中主管消化吸收,对水液代谢和运输有重要作用,脾虚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水湿停留、气血运化不畅等问题[1]。脾虚质患儿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容易疲倦乏力、体质虚弱等。中医学认为,脾虚质患儿发病与先天禀赋、家族遗传、母亲孕期饮食不当等有关[2~3]。另外,现代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过度用脑、情绪不稳定等也会加重脾虚质症状,严重影响患儿健康[4]。故此,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脾虚质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小儿推拿联合脐灸调理小儿脾虚质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脾虚质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比组年龄最小3岁,最大6岁,平均年龄(4.41±1.14)岁;男患儿12例,女患儿13例。观察组年龄小2岁,最大7岁,平均年龄(4.56±1.23)岁;男患儿15例,女患儿10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脾虚质临床诊断标准[5];资料完整,可判定疗效或安全性;患儿家长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合并凝血功能或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正在进行其他研究。
1.2 方法
1.2.1 对比组实施推拿疗法
主要包括补脾经、补肾、运内八卦、上三关、捏脊、摩腹、揉丹田、点揉足三里等动作,每个动作的次数和时间均按规定执行。每隔1天推拿治疗1次,15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使用玉米淀粉作为推拿操作介质。
1.2.2 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联合脐灸调理
脐灸操作中,特制的脐灸灸筒采用两头空心竹筒,内铺生姜泥并放置艾绒,点燃艾绒后,艾烟通过空心竹筒熏蒸神阙穴。操作过程中控制艾绒的燃烧程度,使患儿感受到适度的温热感。燃烧过程中可适当添加艾绒,确保疗效。同时,采用吸烟设备将烟排出,保持环境清洁。每次施灸20 min,治疗结束后嘱患儿适当饮用温开水,促进体内湿热排泄。每隔1天治疗1次,15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儿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家长满意度极高;有效,治疗后患儿发病次数明显改善,家长满意度较高;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50×100.00%。(2)比较两组体质表现积分:治疗前后采用体质表现积分量表进行评估,共18个条目,每项有记1分、无记0分。(3)比较两组发病次数。
(4)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量表评估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十分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体质表现积分、发病次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体质表现积分、发病次数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为92.00%,高于对比组总满意度6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脾虚质是指人体脾脏功能失调、脾气虚弱、运化失职的一种体质状态。在小儿身体发育阶段,脾脏对消化吸收、生长发育等功能至关重要。小儿脾虚质是一种常见的体质类型[6]。小儿脾虚质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溏或者排泄不畅等消化系统问题,使得患儿生长发育缓慢,身体瘦弱,容易感到疲倦、体力不足。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易导致水湿内停,脾虚质患儿容易患上感冒、腹泻、皮肤瘙痒等疾病。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容易导致痰湿内生,脾虚质患儿常常出现痰多、咳嗽等症状。中医学认为,小儿脾虚质主要与先天遗传、后天饮食起居等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规律作息[7]。此外,临床还需给予患儿治疗干预,改善体质。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腧穴和经络,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调理,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虚质的症状。补脾经和补肾动作能够调理小儿脏腑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营养吸收,促进生长发育。运内八卦和上三关动作则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内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7]。捏脊、摩腹、揉丹田等动作则有助于舒缓小儿的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小儿的生长疲劳和增强体质。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促进小儿体内气血运行,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玉米淀粉作为推拿操作介质,具有滑润、不刺激皮肤的特点,适合用于小儿推拿按摩,能够更好地保护小儿娇嫩的皮肤,确保按摩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8~9]。脐灸是一种温补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脐部,补益脾胃,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改善脾虚质。脐部被称为“命门”,脐灸可以温暖脾肾,激活脾肾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改善体质虚弱问题。脐灸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调理气血,改善体内的失衡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刺激腧穴,调节免疫系统,提升小儿的免疫力,减少感冒、咳嗽等疾病的发生[10~12]。推拿与脐灸联合应用可以综合调理小儿脾虚质,从多个方面改善患儿脾胃功能,增强体质,两者作用机制互补,相辅相成,提高疗效。此外,小儿推拿与脐灸可以根据小儿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调理,更加精准有效,且安全无副作用,适合小儿长期调理,可增强小儿免疫力,减少反复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发生,而家长在见证小儿健康稳步改善的过程中也会对中医疗法产生信任和认可[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质表现积分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发病次数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联合脐灸调理能够有效促进脾虚质患儿气血畅通,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发挥综合调理作用。但实际操作中需注意操作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根据小儿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理。
参考文献
[1]陈秀珍,胡婵婵,余星桦,等.推拿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脾虚质3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20,16(5):82-86.
[2]苏伟,秦黎虹.调理脾虚质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5):370-373.
[3]蔡慧芳,夏晓曼,曾霞丽.脾虚湿盛型小儿湿疹采用中药外洗和推拿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31):78.
[4]凌寅杰,袁琛,施明杰,等.海派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效果及对大便α1-抗胰蛋白酶和血清D-木糖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20,55(1):39-40.
[5]徐丹.小儿推拿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保健文汇,2021,22(12):191-192.
[6]邓陈英,胡秀武,梅澜君,等.小儿推拿联合脐灸治疗小儿脾虚质30例[J].中国针灸,2021,41(8):897-898.
[7]邱占凤.三字经小儿推拿法调治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6):173-174.
[8]于凤元,龙旭浩,白晓红.文静汤加味方结合推拿治疗小儿抽动障碍验案[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6):56-58.
[9]徐丹.小儿推拿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保健文汇,2021,22(12):191-192.
[10]邱占凤.三字经小儿推拿法调治小儿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6):
173-174.
[11]马小娟,摆雪.艾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19(11):
77-78.
[12]周玥彤,孔慧,朱洪英.推拿联合脐灸治疗小儿脾虚质腹泻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6):
78-81.
[13]杨艳莎,邓华,邓陈英,等.基于Z评分系统运用通督健脾手法促脾虚质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6):117-119.
[14]邓陈英,梅澜君,杨艳莎,等.中医外治法干预小儿脾虚质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4(5):64-67.
[15]邵慧迪,解颜如,邓梦瑶,等.小儿推拿疗法在小儿脾虚质中的应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的6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4,16(25):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