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在患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聂耸 陈敏 王俊领
摘要:目的 观察音乐疗法在患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8月医院接诊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股静脉采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依从率、家长对采血的满意度、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患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依从率、家长对采血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评分、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疗法可显著提高股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减轻采血疼痛程度,使患儿能积极配合,缓解家长由于幼儿哭闹出现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儿童;音乐疗法;股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
股静脉采血是指通过股静脉抽取血液样本以达到检测某种疾病目的的医学技术,主要用于因周围静脉太细或萎陷而无法穿刺抽取血液标本时[1~2]。股静脉采血属于有创操作,穿刺取血时可引起患儿疼痛,出现哭闹、烦躁、挣扎等情况,不利于采血顺利开展。另外,采血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时也可能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不仅不利于采血顺利开展,还会增加护患纠纷发生风险。对此,医护人员需探寻更有效的采血护理管理方案,提高患儿配合度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操作对患儿带来伤
害[3~4]。本研究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8月医院接诊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音乐疗法在门诊患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8月医院接诊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股静脉采血,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
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2.13±0.34)岁;体质量指数(BMI)17.56~27.84 kg/m2,平均BMI(22.42±0.34) kg/m2。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2.14±0.36)岁;BMI 17.49~27.42 kg/m2,平均(22.38±0.36) 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年龄≤3岁;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临床资料完整,无凝血功能障碍;意识清楚;腹股沟区有无皮疹、感染、血管畸形;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板≥80×109/L,INR<1.5;常规采血穿刺失败或存在特殊检查需求。排除标准:存在碘伏或酒精过敏现象;患儿哭闹状态较严重,无法配合;临床资料不全;患儿躁动;既往有腹股沟区手术史。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
准备好专用穿刺包、急救药品、超声设备,碘伏+酒精双消毒(范围≥10 cm),避免消毒液流入会阴部。护士协助调整超声探头角度,清晰显示股静脉(深蓝色无搏动管腔),进针角度20°~30°,见回血后固定针头,缓慢抽吸。采血量应小于3%血容量,避免误穿股动脉。家属需配合护理人员安抚患儿,使其平和对待股静脉采血。护理人员采血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前保持患儿情绪稳定,患儿情绪较差、哭闹不肯配合时暂停采血操作。采血结束后予以无菌纱布按压至少5 min、弹力绷带“8”字包扎;保持下肢伸直30 min,避免屈髋活动;告知家长穿刺点24 h不能沾水,如果发现腿肿、发凉等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弹力绷带2 h后拆除,无菌敷贴保留24 h。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
(1)成立音乐疗法小组:小组成员均需进行与音乐疗法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加入小组;定期检查护理执行情况,出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
(2)改善护理方案;静脉穿刺操作需由院内具备5年穿刺经验的护理人员完成。针对活泼的患儿,护理人员可播放患儿喜欢的动漫音乐适当转移其注意力,并通过介绍音乐对应的动漫人物鼓励患儿积极 面对股静脉采血;针对文静的患儿,可播放舒缓的音乐或治愈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同时轻声细语地向患儿解释穿刺采血的重要性,在采血全过程通过语言安慰与肢体抚摸使其积极配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家长对采血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评估表进行评估,量表总分为100分,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为三个等级。满意为80~100分,较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总满意=满意+较满意。(2)比较两组采血依从率:包括依从、较依从和不依从。依从: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股静脉穿刺;较依从:患儿在穿刺过程中出现<3次哭闹,经护理人员管理后配合进行股静脉穿刺;不依从:完全不配合医务人员进行股静脉穿刺。总依从率为依从率与较依从率总和。(3)比较两组家长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分数越低提示患儿家长焦虑程度较低。(4)比较两组患儿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儿疼痛程度,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提示患儿疼痛程度越低,分数越高则反之。(5)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总满意度7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采血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采血总依从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采血总依从率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VAS疼痛评分、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疼痛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疼痛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股静脉采血为血样样本采集的重要方法,但该技术具有创伤性,可引起轻微疼痛。幼儿对采血认知程度较低,加之肌肤、心理等各方面较为敏感,采血穿刺过程中常出现哭闹、不肯配合等情况,不利于股静脉采血的顺利开展[5~7]。因此,医护人员需加强患儿采血护理管理。
音乐疗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结合了音乐心理学与医学知识,通过音乐相关活动改变患儿心理状态与行为,从而达到最终的医疗活动目的[8]。该种管理模式还可转移幼儿注意力,使其能够从音乐中得到鼓励与安慰,缓解自身情绪,从而积极配合医疗活动[9]。本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依从率、家长对采血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SAS评分、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音乐疗法可提高患儿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穿刺痛苦,使其积极配合诊疗活动,同时提高家长对采血的满意度,对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音乐疗法能适当转移患儿注意力,给予充分鼓励,使其积极配合采血,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因患儿不配合而影响穿刺效果[10]。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家属能够感受到医务人员的专业性,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因此更加积极配合,改善护患关系[11~12]。
综上所述,音乐疗法可显著提高患儿股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减轻采血疼痛程度,使患儿能积极配合,缓解家长由于幼儿哭闹出现的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汤黎,李钦委,侯凯等.音乐互动疗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心理弹性、孤独程度的影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3,21(6):651-653.
[2]刘加玲.静脉输液患儿给予情境互动结合音乐干预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19):1500-1504.
[3]王杰,徐飞飞,刘云等.提前心理疏导对无痛麻醉下胃肠镜检查患儿负面情绪、遵医行为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23,45(13):2016-2018,2023.
[4]胡玲玲,宋高利,刘慧敏.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对提高小儿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作用[J].中国校医,2018,32(7):560-561.
[5]江玲,刘娟,侯小芬等.情境互动联合音乐干预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19(8):1206-1210.
[6]刘冰,王沛娟,张亚秋等.疼痛综合管理策略在儿童日间全麻下口腔治疗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口腔疾病防治,
2022,30(6):427-432.
[7]周晓静,王敏,刘洪等.探讨输液辅以心理干预及音乐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J].心理月刊,2021,16(23):110-112.
[8]程功梅,雷蕾,贺姣姣等.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对早产儿静脉输液质量、行为状态及喂养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4):160-162.
[9]崔威,成永明.浅谈成永明运用岭南无痛蜂针疗法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45(1):75-78.
[10]李筱,傅丽丽,张灵慧等.慢性病患儿音乐活动的成效探索: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彩虹慢性病儿童合唱团”活动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19,(30):23-28.
[11]侯书丽,邢曼.音乐疗法对重症肺炎患儿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0):24-26.
[12]杜桦,李有蔚,王慧婷等.无痛静脉穿刺在儿童门急诊输液室外周静脉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
2018,53(12):1388-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