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策略针对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王翠英
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策略针对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5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目标策略针对护理,比较两组。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咽部充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优质护理支持、信息/沟通支持、尊重支持、情感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策略针对护理可有效促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目标策略针对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气喘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高发病,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肺炎、鼻窦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不利于患儿预后[1]。患病初期,出现咽干、咽部烧灼感、咽痒等轻微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或感染时间不断延长,患儿会出现鼻塞、畏寒、咽痛、四肢酸痛、流涕等症状表现,甚至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3]。患儿治疗存在特殊性,配合度不高,抵触情绪较为明显,临床在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需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保障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目标策略针对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5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
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34±1.53)岁;体温37.60~39.10 ℃,平均体温(38.39±0.54) ℃;病程2~6 d,平均病程(3.44±0.27) d;疱疹性咽峡炎13例,急性扁桃体炎12例,病毒性咽炎10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25±1.48)岁;体温37.60~39.10℃,平均体温(38.36±0.47) ℃;病程2~6 d,平均病程(3.48±0.31) d;疱疹性咽峡炎14例,急性扁桃体炎12例,病毒性咽炎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出现严重的咳嗽症状或持续高热;均经病原菌培养和影像检查确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资料完整,研究配合度高。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合并先天性呼吸道发育异常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无法沟通和配合;患有贫血、佝偻病、心脏病等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儿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等对症治疗,做好基础护理,保障患儿呼吸通畅。给予高热患儿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多喂水,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1.2.2 观察组给予目标策略针对护理
(1)制定护理目标:全面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以促进疾病恢复和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为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2)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防止气道堵塞,保持呼吸通畅。若患儿痰液非常黏稠、无法顺利咳出,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
(3)发热及用药护理:监测患儿体温,发热时遵医嘱给予冰袋、温水擦拭、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指导患儿多饮水,关注口腔卫生,体温>38.5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出现高热惊厥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观察止惊效果。使用抗生素前遵医嘱进行皮试。
(5)饮食干预:指导家属为患儿准备易消化、清淡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少食多餐,确保每天摄入充足的营养素和蛋白质,增强患儿抵抗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咳嗽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咽部充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高热消退时间。(2)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采用自制患儿家长满意度量表评估,包括优质护理支持、信息/沟通支持、尊重支持、情感支持等内容,评分越高表明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小儿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包括焦虑体验、情感功能、躯体状态、生活环境等内容,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咳嗽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咽部充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优质护理支持、信息/沟通支持、尊重支持、情感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急性炎症、口腔急性炎症和咽喉急性炎症的总称,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小儿、免疫功能低下者为高发人群[4~5]。该病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或细菌入侵所致[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儿可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咽喉痛、腹泻、发热、呕吐等,急性期未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容易转变成慢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病情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引发中耳炎、肾炎、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缺氧性脑病、呼吸衰竭、病毒性心肌炎、高热抽搐,威胁患儿生命安全[7~10]。临床需及时予以患儿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常规护理难以满意患儿护理需求,临床需不断探索新的护理方案。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咳嗽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咽部充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优质护理支持、信息/沟通支持、尊重支持、情感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目标策略针对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目标策略针对护理以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制定适合的护理目标,合理分配护理资源,优化护理分工,使护理服务更具针对性,涉及发热护理、饮食干预、用药护理、呼吸道护理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患儿康复[11~14]。
综上所述,目标策略针对护理可有效促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雪英.针对性护理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疾病转归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4,37(1):79-81.
[2]周博,蒋珊,罗灵燕.鼻腔冲洗结合量化评估分级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4):84-86.
[3]王春红.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5):
721-723.
[4]韩丽,李文虹,张美凤.舒适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4):210-213.
[5]林静,陈娜芬,苏雅漩.细节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0):138-140.
[6]王典艾.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3):
211-212,216.
[7]马延宁,胡思源,仇雅朋,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比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3):177-181.
[8]季炜鹏,赵晓东,翟丽萍,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中药洗浴辅助疗效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2,17(10):1175-1179.
[9]谢国燕,何静,王林,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蓝芩口服液对风热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3,45(4):1387-1390.
[10]曹艳华,沈亚男.对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3):217-218.
[11]张晓凤,顾红娟,魏霄芸,等.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者介入式护理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463-3466.
[12]张丹.目标策略下的针对性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8):1330-1331.
[13]刘芳,屈辉,牛莎卢明.量化评估分级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3,28(3):284-286.
[14]邝艳红.目标策略针对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3):203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