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 孟启会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0

摘要:目的 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医院2023年9月~2024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Microsoft Excel中的RAND()函数生成随机序列,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康复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手足口病;精细化护理;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易传播性和高感染率,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该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患儿治疗依从性低,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传统护理干预存在个体化护理不足、护理效果不均等问题。精细化护理是一种更为细致、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强调从患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通过持续评估和反馈优化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医院2023年9月~2024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Microsoft Excel中的RAND()函数生成随机序列,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25±1.09)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67±1.25) d。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2±1.12)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3.89±1.34)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根据《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诊断为手足口病;年龄1~6岁;病程<7 d;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其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有其他传染性疾病或心肺功能不全;对治疗药物或护理措施有严重过敏反应;近期参与过其他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实施标准化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定期监测患儿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因发热引起的不适;遵医嘱给予口服药物,确保患儿按时用药;每日检查患儿皮疹、溃疡等病变部位,定期进行局部护理;为患儿家属提供适宜的饮食指导,避免食物刺激病灶;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期清洁病房,防止交叉感染;对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传染病预防、症状识别和护理要求。持续至患儿康复出院7~10 d

1.2.2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家长与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喝生水或吃生冷食物;避免与其他患病儿童接触。看护人接触患儿前应先清洗双手,尤其是在更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后,务必再次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减少交叉污染。

(2)正确咳嗽与打喷嚏:指导患儿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降低疾病传播风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保居住环境的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清洁婴幼儿用品:彻底清洗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并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4)及时就医与居家治疗:一旦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诊断明确后,根据情况进行居家治疗。家长需要注意患儿之间的隔离,及时消毒患儿衣物、日用品以及粪便等。

两组均干预至患儿康复出院7~1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评估,包括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行为依从性和运动依从性四个方面。用药依从性:完全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计10分;偶尔漏服,但能自行补服,计8分;经常漏服,计5分;从未按医嘱服药,计0分。饮食依从性:严格按照医生建议饮食,计10分;偶尔食用禁忌食品,计8分;经常食用禁忌食品,计5分;完全不遵守饮食指导,计0分。行为依从性:完全遵守护理员的行为指导,计10分;偶尔未能遵守,计8分;经常不遵守,计5分;完全不遵守,计0分。运动依从性:完全按医嘱进行运动,计10分;偶尔不进行运动,计

8分;经常不进行运动,计5分;完全不进行运动,计0分。以4个维度评分之和为最终给结果,满分为40分,得分越高表明依从性越好。(2)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痊愈,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病程结束,无复发;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减轻,患儿活动正常,未完全恢复但康复进程良好;有效,症状有所改善,体征明显减轻,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但仍有部分症状存在;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患儿健康状况未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数×100%。

(3)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采用自制家长满意度问卷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用药、饮食依、行为、运动依从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家长总满意度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手足口病使患儿不仅面临生理不适,还常伴随心理焦虑和恐惧[2]。护理干预效果往往受护理内容和方式影响。传统护理更多依赖标准化流程,虽然能保证护理基础质量,但难以满足每个患儿的个性化需求[3]。

精细化护理强调个体差异,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个性化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患儿与家长的参与感、配合度,确保治疗方案全面执行。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饮食指导、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家长培训等,不仅解决患儿生理上的问题,还缓解其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从而整体提高患儿康复效果[4~5]。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说明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及家长满意度。分析其原因,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及家长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强调洗手、避免生冷食物、处理粪便后消毒,切断手足口病手-口、污染物-口传播途径,同时,降低家庭成员二次感染风险;指导患儿正确咳嗽与打喷嚏,可有效降低患儿周围环境的病毒载量,减少飞沫传播;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改善居住环境卫生,可直接规避社区传播,降低家庭和社区暴发疾病风险。此外,该护理模式强调清洁婴幼儿用品,消除病毒附着载体,预防“物-人”传播,保护易感染人群。及时就医与居家治疗利于医生早期明确病原体类型,早诊断早干预,减少脑炎、肺水肿等重症情况发生,保障患儿健康[6~8]。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琦.早期预警策略联合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4,48(2):234-236.

[2]陈春霞,欧阳娜娜,吴云珠.延续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依从性、焦虑情绪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探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109-2111,2115.

[3]朱彩云,林希.临床治疗结合评价综合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23,47(13):1629-1631.

[4]黄金瑞.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中的应用效果[J].婚育与健康,2023,29(12):88-90.

[5]王蕾.预见性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6):117-119.

[6]袁志玲,钟晓红,汤玲俐.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23,39(2):120-122.

[7]刘艳雪,薛伟,孙俊威.认知行为理论下综合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及家属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24(8):125-128.

[8]周金磊,潘俊超.零缺陷护理服务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疾病防治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中外医药研究,

2024,3(7):111-113.

[9]赵岩岩.健康教育协同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智慧健康,2024,10(05):231-23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