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训练结合循经按摩和体位管理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效果观察
作者: 谭燕红 王洁芳 莫少娟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肌训练结合循经按摩与体位管理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因各种原因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三组均提供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呼吸肌训练,B组予以呼吸肌训练+循经穴位按摩,C组予以用呼吸肌训练+循经按摩+体位管理,比较三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排痰情况及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呼吸频率(RR)]。结果 C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B组,B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C组自行排痰率高于A、B组,B组自行排痰率高于A组(P<0.05);C组排痰量多于A、B组,B组排痰量多于A组(P<0.05);C组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高于A、B组,Ⅲ度低于A、B组(P<0.05);C组VT、VE、Ti/Ttot、RR均高于A、B组,B组VT、VE、Ti/Ttot、RR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呼吸肌训练结合循经按摩与体位管理有效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自主排痰,改善肺功能。
关键词:坠积性肺炎;呼吸肌训练;循经按摩;穴位按摩;肺功能
术后、外伤、严重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使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受限或丧失,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活动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易堆积于双肺背侧,且双肺器官和小气道功能紊乱,分泌物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引发坠积性肺炎[1]。坠积性肺炎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2~3]。本研究旨在探讨呼吸肌训练结合循经按摩与体位管理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因各种原因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49±3.14)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0±0.16)年。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0.58±3.2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3±0.12)年。C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45±3.12)岁;
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1±0.13)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卧床患者;年龄>60岁;无翻身禁忌;神志清晰,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存在呼吸道清理无效。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高血压未控制>140/90 mmHg;合并恶性肿瘤;存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入科时已确诊肺炎。
1.2 方法
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坠积性肺炎易感性评估、个人卫生管理、饮食护理、人文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等。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呼吸肌训练、B组采用呼吸肌训练+循经穴位按摩、C组采用呼吸肌训练+循经按摩+体位管理。
1.2.1 呼吸肌训练
(1)咳痰训练:取坐位,身体稍前倾,双手抱枕于头后,腹式呼吸,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用手按压上腹部行2~3次咳嗽。(2)腹式呼吸:一手放于腹部,另一只手放于其胸部,肩部和胸廓保持不动的情况下进行鼻深吸气,腹部向外扩张,放在腹部的手向上抬起,放于胸部的手需保持不动;口唇缩成“鱼嘴”状并缓慢呼出,腹部向内收缩,放于腹部的手向下降,5~15 min/次,3~4次/d。(3)胸廓松动训练:双手摆放在两侧肋间肌上,用力呼气和吸气,3次/组,3组/d。
1.2.2 体位管理
喂食时抬高床头,床头角度控制在40~50°,并保持30 min;随后调整床头角度改为30~40°,并保持15 min;最后调整至15~30°,保持15 min,对双下肢适当固定,足下垫软垫。每2 h翻身1次;叩击患者后背部,3次/ d,以防肺淤血的发生;睡觉与休息时取抬高侧卧良肢位,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者接触床面一侧的肩部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不可垂腕,对中风后遗的肌肉痉挛,需将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双腿屈曲向内放在身前另一支撑枕上,髋膝自然屈曲,下肢不可外旋,关节保持90°,头部位置稍低于咽部,方便口腔、鼻腔分泌物引流。
1.2.3 循经按摩
选取肺大肠合经,穴位有中府、尺泽、鱼际、经渠、手三里、商阳、孔最、三间、合谷、曲池。按揉与拍打上肢,持续2~3 min,结束后放松按摩部位。选取手阳明大肠经的三间、商阳、合谷、曲池穴、手三里,以及手太阴肺经的尺泽、孔最、中府、经渠、鱼际等穴,进行指按法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2 min。点按穴位后涂抹按摩介质于皮肤表面,按十二经络循经走向,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由中府穴推至少商穴,推按3~5 min。商阳穴推至巨骨穴,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的方向推按,推按3~5 min。最终整理记录。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气促明显、咳嗽频繁、痰多且每天>30 mL,肺部存在啰音,体温>38 ℃,CT检查下可见渗出及实变影即确诊为坠积性肺炎。(2)比较三组排痰情况:包括排痰方式(自行排痰、负压吸痰)、排痰量
(<3 mL/次为少量排痰,3~8 mL/次为中量排痰,8~15 mL/次为大量排痰)、痰液黏稠度(痰较稀,可咳出,外观为泡沫样或米汤,为Ⅰ度;痰液尚能咳出,但外观较黏稠,为Ⅱ度;痰液黏稠,无法咳出,并呈黄色,外观较Ⅱ度明显,同时呼吸困难明显,为Ⅲ度。(3)比较三组肺功能指标:检测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 呼吸频率(RR)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C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B组,B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高于C组(P<0.05)。见表1。
2.2 三组排痰情况比较
C组自行排痰率高于A、B组,B组自行排痰率高于A组、低于C组;C组排痰量多于A、B组,B组排痰量多于A组、少于A组;C组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高于A、B组,Ⅲ度低于A、B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C组VT、VE、Ti/Ttot、RR均高于A、B组,B组VT、VE、Ti/Ttot、RR均高于A组、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病情危重长期卧床,伴随自身免疫力低下、咳嗽反射减弱,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在中小气管内,从而引发细菌滋生,最终诱发坠积性肺炎[4~5]。因此,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极为重要。
呼吸肌训练可纠正患者错误的呼吸方式,建立正确的呼吸模式,避免呼吸肌疲劳,在此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能提高膈肌活动度,增强膈肌收缩力,改善呼吸效率,增强肺功能,提高肺活量,促使吸入气体能在体内均匀分布,增强气体交换功能[6~8]。循经按摩主要基于经络理论,操作方式采用推拿按摩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促进脏器气血通畅之功效,可显著改善症状[9]。体位管理是一种根据护理需求调整床头的体位护理模式,随着床头角度的抬高,回心血量因重力原因减少,可有效满足机体血供,刺激心功能反射性增加,增加心脏射血量。此外,膈肌下降可降低胸腔内压力,促使肺部血液循环,减轻心肺负荷,从而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及家属的经济、精神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B组,B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C组自行排痰率高于A、B组,B组自行排痰率高于A组(P<0.05);C组排痰量多于A、B组,B组排痰量多于A组(P<0.05);C组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高于A、B组,Ⅲ度低于A、B组(P<0.05);C组VT、VE、Ti/Ttot、RR均高于A、B组,B组VT、VE、Ti/Ttot、RR均高于A组(P<0.05)。
综上所述,呼吸肌训练结合循经按摩与体位管理可有效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自主排痰,改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付超群.呼吸肌训练联合体位优化预防脑梗死患者坠积性肺炎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35):90-94.
[2]安民清.呼吸肌训练结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排痰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
2022,34(17):187-189.
[3]都雪娇.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呼吸肌训练结合振动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意义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15(23):238-240.
[4]吴语凤,马春华.体位管理对长期卧床高龄老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1):1859-1861.
[5]王艳.体位管理配合口腔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22,30(11):184-187.
[6]邓红菊,韦红艳,韦俊,等.体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蛇志,2023,35(4):474-476,493.
[7]薛廷婷,刘琳,胡亚丽.呼吸肌功能锻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5-7.
[8]田野,胡可慧,杨欢,等.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J].康复学报,2018,28(1):41-44.
[9]粟顺美,林俏丽,阮春燕.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振动排痰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