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更需要爱

作者: 秦军富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行为怪异、情绪反复无常、言语混乱,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统计显示,在我国,每1000人中大约有6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受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患者面临诸多困境,如学业中断、就业受限、社交困难……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应如何关心、帮助身边的患者?

认识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情感、意志、行为的异常。该病好发于青年早期,发病高峰为18~25岁。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风险约为0.6%,即每1 000人中就有6人患病。精神分裂症常在患者学业、事业的关键时期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与遗传、脑发育异常、神经递质紊乱等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应激、不良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征兆

幻觉

幻觉是指没有相应客观刺激的知觉体验,也是精神分裂症最常出现的征兆,如听到有人议论自己、骂自己,或听到命令的声音。患者对这些声音深信不疑,甚至会与“声音”争辩。除幻听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视、幻嗅等。

妄想

妄想是指不符合现实的固定错误观念。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被害妄想,如认为自己被人监视、迫害;或有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是某个名人,拥有特异功能。丰富多样的错觉会引起患者行为失控,甚至危及他人。

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淡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情感改变,可能表现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喜怒无常,或情感反应与环境不协调,如对悲伤的事情大笑。

思维和行为紊乱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逻辑常常是混乱、跳跃的,表现为语言表达零散、片段化,甚至语无伦次;行为变得古怪、不符合逻辑和社会常规。他们可能长时间一动不动,或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重复动作。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做出。

临床症状

精神科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结合言行举止,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以及情感、思维、行为的异常。若上述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工作等功能,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非常大。

实验室检查

尽管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可诊断精神分裂症,但一些检查可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如血常规、生化全套、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可排除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异常;脑电图、脑CT等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

心理测验

一些心理测验,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罗夏墨迹测验等,可多维度评估患者人格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

规律服药是治疗的基石

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可有效控制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但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还需心理治疗与康复训练的配合。

心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双管齐下

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认识和纠正错误观念,学会以合理方式应对压力;社交技能训练可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重返社会。

家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属需学习疾病知识,掌握与患者沟通、相处的技巧。

社会关爱不可少

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的偏见和歧视,常常给患者的康复蒙上阴影。我们应转变观念,以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患者。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精神分裂症常在青年早期起病,病程迁延。研究发现,患者未经治疗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因此,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及时给予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依从性差,复发率高

由于精神分裂症病程长,需长期规律服药,导致许多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容易复发。因此,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教育,定期随访,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自杀风险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的20~40倍。抑郁、绝望感以及幻听的命令可能导致患者自杀。因此,对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和预防应常抓不懈。

多种因素影响预后

除及时治疗外,起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家庭支持、社会功能等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对患者的预后做出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如何关爱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常被忽视。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患者最需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

孩子表现异常,多些关注

“自闭、孤僻”“无故狂躁”“言语混乱、颠三倒四”,孩子这些行为上的变化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出警示。作为父母,平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倘若发现端倪,切莫视而不见,而要走近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很多孩子之所以会走上歧途,是因为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适时的关怀和引导,或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亲友行为反常,伸出援手

“最近老觉得被人跟踪”“听到有人跟我说话”“看到了奇怪的东西和场景”,若亲朋好友无故说出这些话,可千万别只当作是玩笑。此时,要及时陪他们聊聊天,听听其内心真实的想法;或主动带他们去医院就诊,寻求专业的帮助。不要误以为他们在“装神弄鬼”“博取眼球”,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病友,多些包容和鼓励

患上精神分裂症并非患者的错,他们也是受害者。在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应对他们少一些成见和偏见,多一些理解、包容和关爱,更不应把他们当作异类。例如,在工作中,不要剥夺他们平等就业的权利,要给他们展现才华的舞台;在生活中,对他们多一些微笑和问候,简简单单的一句“你好”饱含着最质朴的力量。要用博爱之心温暖病友的心灵,让他们重拾自信,活出精彩。

结束语

总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情绪波动、认知障碍、社交困难等一系列挑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患者更需要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关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