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 马婷婷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创伤时有发生,患者往往需要紧急的急救与护理。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急救与护理知识,能帮助我们在面对创伤患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
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
评估现场安全
在进行任何急救操作之前,首要任务是评估现场的安全性,包括检查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火灾、有毒气体泄漏、电线裸露等。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或远离这些危险,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同时,如果可能,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其他人员注意危险区域。
呼叫急救
一旦现场安全得到保障,应立即拨打120或当地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的情况、所在位置以及现场的具体危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以便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止血
若患者存在出血伤口,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首先,迅速寻找一块干净的布料,如干净的布、纸巾或消毒纱布。如果现场没有现成的布料,可以使用患者的衣物,但应避免使用可能沾有污垢或细菌的衣物。将布料轻轻覆盖在伤口上,确保布料完全覆盖住伤口,以减少外界的污染和细菌侵入。接着,用一只手或干净的绷带对伤口保持稳定的压力,直到出血得到控制。如果使用手指,应尽量用指尖施加压力,因为指尖的面积较小,可以更精确地施加压力;如果使用绷带,应确保绷带紧紧缠绕在伤口周围,但不要过紧,以免阻断血液回流。如果患者出血非常严重,且压迫止血无效,可以考虑使用止血带。将止血带缠绕在伤口上方,靠近伤口的位置,但不要直接放在伤口上。确保止血带缠绕在干净的布料或衣物上,以减少对皮肤的直接伤害。同时,在止血带上或附近用笔标记上使用的时间,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了解使用时间,避免过长时间阻断血液回流。另外,还可将患者将受伤的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少血液流向受伤部位,减少出血量。如果可能,将患者的整个受伤肢体抬高,而不是仅仅抬高受伤部位。例如,如果腿部受伤,可以将患者的腿抬高至床上或椅子上,有助于减少出血。
骨折固定
若患者出现骨折,需要迅速而正确地进行骨折固定,以减少患者的疼痛,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并有助于后续的康复。以下是固定骨折的方法:将夹板(如果没有夹板,可以使用硬纸板,如包装箱的硬纸板或坚固且平整的硬质材料代替)放置在骨折部位两侧,确保夹板与皮肤之间有衬垫。然后,使用绷带或布条将夹板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可能,使用另一块布料或绷带将夹板与患者的另一侧肢体或身体部位固定,以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固定后,定期检查患者的手指或脚趾的血液循环,确保没有过紧或过松的情况。最后,在夹板上或附近用笔标记固定位置,以便急救人员或医护人员了解固定情况。
呼吸困难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迅速解开其衣领,包括领带、衬衫或毛衣领口,以减少对颈部的压迫,确保呼吸道不受阻碍。如果患者穿着紧身衣物,如紧身裤、紧身裙或紧身胸衣,应尽快松开这些衣物,以避免对胸部造成压迫,影响呼吸。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轻轻将头部后仰,同时抬起下巴,以打开气道。如果患者口腔内有可见的异物,如食物或痰液,应小心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规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无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下是成人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将患者置于平坦、硬实的物体表面上,跪在患者的右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中央,使用身体重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每次按压至少达到5 cm的深度,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做法是将患者的头部后仰,下巴抬起,用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另一只手打开患者的嘴巴,用口对口的呼吸方式吹气,持续1秒,确保每次吹气使患者的胸部明显抬起。吹气后,松开捏鼻子的手,让患者自行呼气。重复30次按压和2次呼吸的循环,直到患者恢复呼吸或心跳,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创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舒适
在创伤患者的护理中,舒适感的维持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首先,应将患者安置在平坦、硬实的物体表面上,如硬木床、金属床架或坚实的地板。这样的表面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减少因床垫凹陷或表面不平导致的身体不适。然后,在患者的头部下方放置枕头或衣物,轻微垫高头部,有助于减少头部和颈部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头部或颈部受伤的患者来说,这种姿势可以减轻因头部重量对颈椎造成的额外负担。此外,头部抬高还可以减少舌头后坠,防止呼吸道阻塞,并能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降低误吸的风险。
保暖
保暖是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还能加快其康复进程。在处理创伤患者时,护理者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温和外界环境条件,采取一系列适当的保暖措施:(1)为患者提供轻柔、保暖的毯子,如羊毛毯或厚棉毯,可以有效隔绝外界寒冷,保持体温。(2)确保患者穿着适当的衣物,如保暖内衣、毛衣、外套等。如果患者衣物湿透,应立即更换干燥的衣物,以防止体温进一步下降。(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电热毯为患者提供温暖。对于体温过低或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为专业的设备,如保温毯或暖风机,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防止体温过低导致的并发症。
观察患者状况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定期检查患者的意识水平、呼吸频率、脉搏强度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因为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体状况。如果观察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脉搏微弱或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提高头部、给予氧气、进行心肺复苏等。
心理支持
创伤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护理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保持耐心和同情心,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通过倾听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表达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此外,可以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创伤带来的心理压力。
配合医生治疗
在医生到来之前,护理者应避免随意给患者用药,以免延误治疗或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医生到达后,护理者应立即提供患者的详细情况,包括受伤经过、生命体征、心理状态等,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护理,包括给药、伤口处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患者舒适等。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
结束语
总之,面对创伤患者,要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同时给予适当的护理,以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