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哮喘吸入性药物
作者: 赵小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哮喘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吸入性药物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迅速缓解哮喘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哮喘吸入性药物的作用机制、种类、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哮喘的病理生理基础
气道炎症
哮喘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气道炎症,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的浸润。吸入性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气道炎症,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从而导致气流受限。这些刺激因子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因素(如冷空气、灰尘、烟雾等)、化学因素(如刺激性气体、过敏原等)、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等)。
气道重塑
长期的哮喘炎症可导致气道结构发生改变,包括气道平滑肌增生、基底膜增厚、上皮下纤维化等。气道重塑会进一步加重气道狭窄,使哮喘症状难以控制。
吸入性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β2受体激动剂
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 cAMP 水平升高,从而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通常在吸入后数分钟内起效,15~30 min达到峰值效应,作用持续时间4~6 h,可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
糖皮质激素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迁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治疗的核心药物,可有效减少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通常需要连续使用数天至数周才能达到最佳的抗炎效果。
复方制剂
代表药物有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等。用法是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组合在同一装置中,兼具抗炎和舒张气道的作用,可同时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提高哮喘治疗的效果。
其他吸入性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气道平滑肌上的 M 胆碱能受体,减少胆碱能神经兴奋所致的气道平滑肌收缩,从而舒张气道。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吸入后15~30 min起效,作用持续4~6 h;长效噻托溴铵起效较慢,作用可持续24 h以上。抗胆碱能药物可用于哮喘的辅助治疗,尤其适用于对β2受体激动剂不敏感的患者,或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
吸入性药物缓解哮喘症状的机制
舒张气道平滑肌
(1)β2受体激动剂:气道平滑肌上存在大量的β2受体。当β2受体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G蛋白激活,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转化为 cAMP,使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降低,平滑肌松弛,气道管径扩大,气流受限得到缓解。
(2)抗胆碱能药物:胆碱能神经在气道中分布广泛,当受到刺激时,会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上的M胆碱能受体,导致平滑肌收缩。抗胆碱能药物通过竞争性地与M胆碱能受体结合,阻止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使气道平滑肌舒张,改善通气。
减轻气道炎症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物进入气道后,与气道上皮细胞、炎症细胞等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抑制多种炎症细胞的活化、增殖和迁移。
(2)茶碱类药物:除了舒张气道平滑肌外,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气道上皮细胞的功能,减少气道炎症细胞的浸润,使气道黏膜恢复正常。同时,它可以调节气道神经的敏感性,降低气道对各种刺激因素的反应性,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在舒张气道平滑肌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调节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表达,降低气道平滑肌的收缩敏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吸入性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1)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取下气雾剂的盖子,摇匀药物;深呼气后,将气雾剂的喷口放入口中,双唇包住喷口,开始缓慢吸气的同时,按下气雾剂的阀门,使药物喷出;继续深吸气,使药物充分到达下呼吸道;吸气结束后,屏气 10 s左右,然后缓慢呼气。
(2)干粉吸入剂:根据不同的干粉吸入剂类型,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使用准纳器时,推动滑动杆,使药物露出,然后将吸嘴放入口中,用力深吸气;使用都保时,旋转底座,使药物剂量准备好,然后将吸嘴放入口中,快速深吸气。
(3)雾化吸入器:将药物加入雾化器中,连接好雾化器与电源或压缩空气源。患者佩戴好面罩或咬嘴,开启雾化器,使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
注意事项
(1)患者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吸入性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使用频率等,确保患者正确掌握使用技巧,让患者了解吸入性药物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
(2)剂量准确: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时,要注意摇匀药物,确保每次喷出的剂量准确。使用干粉吸入剂时,要检查剂量计数器,确保药物剂量充足。
(3)避免交叉感染:如果是多人使用同一雾化吸入器,应注意更换面罩或咬嘴,避免交叉感染。
吸入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β2受体激动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悸、手抖、头痛等,通常是由于药物兴奋心脏β2受体和外周血管β2受体所致。一般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在停药后会逐渐消失。如果症状较轻,可以继续使用药物,但要密切观察。如果症状严重,应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并及时就医。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常见不良反应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主要是由于药物局部沉积在口腔和咽喉部,抑制了局部的免疫功能所致。为了减少口腔念珠菌感染和声音嘶哑的发生,患者在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后应及时漱口。如果已经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声音嘶哑,可以使用润喉片等进行缓解。
(3)抗胆碱能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口苦等,是由于药物抑制唾液腺分泌所致。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在停药后症状会自行消失。患者可以多喝水,以缓解口干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