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前为什么要做传染病筛查
作者: 潘永恒献血作为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能够帮助急需血液救治的患者。在献血前,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传染病筛查。
传染病抗原/抗体的基本概念
传染病抗体是由人体免疫系统生成的特殊种类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在人体首次接触到外来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时被激活产生。这些抗体具备高度的特异性,能够精准识别并与特定的病原体相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各种免疫机制帮助机体清除这些入侵者,防止它们在体内复制和扩散,从而维护机体的健康稳定状态。此外,抗体还可以通过直接中和病原体或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加强对病原体的攻击力和清除速度,有助于缓解症状,并加快恢复过程。
抗体检测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中的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的抗体来判断个体是否曾经感染过某种传染病或者当前是否携带特定的病原体。此类检测不仅可以用于临床诊断患者的感染状态,确定疾病的种类和感染阶段,还被用于筛查健康献血者,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以及在公共卫生领域监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疫苗的效果评估。例如,在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等病毒性疾病中,通过抗体检测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可以有效防止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献血前传染病筛查的必要性
避免血液浪费
献血前的传染病筛查环节,目的不是取代献血后血站对血液的检测流程,而是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前置预防角色。这一步骤通过采用快速的胶体金法筛查,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识别出那些可能携带传染病病毒的献血者,从而有效阻止他们进入正式的血液采集程序。因为每一位献血者的血液在采集后都要经过包括传染病四项(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在内的实验室检测,任何检测出携带病毒的血液最终都将视为不合格而被废弃。因此,献血前的筛查工作实质上是在源头上减少了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
保障受血者安全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挽救生命、治疗重症患者以及辅助各类手术的成功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制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如果献血者携带传染病病毒,输注其血液便成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给受血者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在献血前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筛查,及时发现并排除病毒携带者,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是构建血液制品安全防线的基石,也是保护每一位受血者生命健康的必要举措。
对献血者负责
献血前的传染病筛查不仅关乎血液制品的安全与有效利用,更是对每一位献血者健康的高度负责。许多传染病在感染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献血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携带病毒。通过筛查,献血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感染了病毒。这样的信息对于献血者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他们及早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还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因此,献血前的传染病筛查是对献血者个人健康权益的充分尊重与保护。
具体传染病筛查项目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查:乙型肝炎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肝脏疾病,主要病因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侵袭。而HBsAg作为HBV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毒的外壳蛋白,存在于病毒的最外层,同时也是判断个体是否感染HBV的关键标志。在献血流程中,进行HBsAg筛查,医护人员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识别出携带HBV的献血者,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BV借由血液这一途径在人群中进一步扩散,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受血者的健康。
(2)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传播途径同样包括血液传播。为了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受血者的健康,在献血前进行梅毒抗体筛查,能够精准地检测出献血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从而判断其是否已经感染了梅毒,有效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因感染者相对较少,一般在献血前不做筛查,而是献血后在血站实验室再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实验。
献血前的建议
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献血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仅有助于确保献血过程顺利,还能保证献血者自身的健康。献血前一天放松心理,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避免任何形式的过度劳累,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但有助于保证次日献血时的体力状态,还能使血液成分更加稳定,从而使筛查结果更为准确。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瘦肉,既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重的负担。避免空腹献血,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此外,保持心情舒畅,通过听音乐、阅读或进行轻松的户外活动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使献血过程更加顺利。
避免药物与酒精摄入
献血前的1周内,为了确保献血过程的安全与有效性,应特别注意个人的生活习惯及用药情况。尽量避免使用任何非必需的药物,尤其是那些可能对血液成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或是干扰传染病及血液指标筛查结果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可能会改变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比例,镇痛药可能会影响肝脏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血液凝固。此外,献血的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上不要喝酒。酒精是一种能够直接影响血液成分的物质,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转氨酶水平异常升高。而转氨酶是衡量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旦超出正常范围,血液样本便可能不符合献血的标准。
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并准确填写健康征询表
献血时,切记要随身携带有效的身份证件,这是献血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身份证件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迅速而准确地核实你的身份信息,确保献血过程的合法性与安全性。同时,有效的身份验证也是实现血液追踪,及后续可能需要的联系环节的重要依据。在献血前,如实填写健康征询表,包括健康状况、过往疾病史、手术史、疫苗接种史以及近期的旅行史等信息,是保障血液安全、防止潜在健康风险扩散的关键步骤。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献血后针孔需要按压10 min左右,且保证针孔24 h之内不要沾水,预防感染。休息15 min后再离开,期间观察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有任何不适及时通知献血护士。回家后正常饮食,补充水分,因为献血时丢失的水分较多。不建议在献血后的24 h之内进行剧烈的活动,尤其是特别危险的高空作业或者是体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