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改善糖脂代谢分析

作者: 方婉真 刘明军

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糖脂代谢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收治的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针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推拿治疗,比较两组血糖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bA1c、FPG、2 hPG、FINS、HOMA-IR均较低于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推拿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针刺;推拿;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

糖尿病前期是指患者血糖值超出正常参考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处于临界状态[1]。糖尿病前期患者通常会出现糖耐量异常或者空腹血糖受损情况,极易发展为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早期考虑到患者糖耐量出现轻微异常,故多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手段进行治疗,但长期实践发现,治疗后患者糖代谢、脂代谢改善情况往往不够理想。中医学将糖尿病早期归属于“脾瘅”范畴,认为此病发病同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引起肾不藏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以致气机升降异常,津液失布,痰湿阻于中焦[2]。中医学推崇“治未病”,认为糖尿病前期治疗可有效延缓糖尿病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推拿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收治的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60.28±2.23)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60.34±2.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空腹血糖6.1~7.0 mmol/L,餐后2 h血糖7.8~11.1 mmol/L;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全程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6个月内存在急性脑血管事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同时参与其他研究;合并恶性肿瘤;伴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或者内分泌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评估患者情况,完善血糖、血脂等检查资料,制定常规治疗方案。

(1)运动疗法:制定运动计划,运动开始于时间餐后1 h,时间30~50 min/次,5 d/周,1~2次/d。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跑、跳绳、散步、打太极拳、练习八段锦、跳绳、游泳等。制定运动计划时,对体质偏弱者,则以打太极拳、慢跑、散步为主;体质较好者,可进行游泳、快跑、跳绳等。每月总结,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计划。

(2)饮食疗法:采取个性化膳食治疗,根据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制定膳食食谱,督促患者按照食谱用餐。持续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推拿治疗。

(1)针刺治疗:选取肝俞、脾俞、足三里、胃俞等穴,消毒穴位皮肤,斜刺0.8~1.5寸,留针30 min,连续治疗5 d,休息2 d为1个疗程。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推拿:结合患者情况制定推拿方案,取足三里、肾俞、脾俞、腹、胃脘下俞5个最常用穴位,其余穴位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双手反复搓热后进行按摩,1 min/穴,连续治疗5 d,休息2 d。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糖相关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比较两组血脂相关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3)比较两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比较两组满意度:治疗前后 评估患者满意度,根据治疗期间感受及是否出现疼痛、头晕等不适情况评分,总分100分,≥85分为满意。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HbA1c、FPG、2 hPG、FINS、HOMA-IR均较低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血脂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TC、TG、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满意度为73.33%(22/30),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29/3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706,P=0.030<0.05。

3讨论

糖尿病前期也被称为糖调节受损,临床主要表现为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等症状,是机体代谢失常的一种疾病。糖尿病前期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痴呆、抑郁等。因此,针对此类患者除关注糖代谢外,同样需要关注脂代谢情况。既往所用糖尿病前期治疗方案方式单一,效果有限,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中医学对糖尿病“治未病”研究深入,可选择针刺、推拿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

中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研究颇深,《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首次阐述此病病因、病机。《圣济总录》认为“热在中焦”“内热气溢”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脾瘅”同肾、肝、脾等脏腑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注重综合改善脏腑功能。饮食疗法虽然可以从饮食角度规避患者饮食不节情况,但单用疗效受限。推拿治疗利于调摄起居、怡养性情,配合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病症,调节脏腑阴阳,改善糖脂代谢功能,使胰岛素抵抗减弱,逆转糖尿病前期阶段,积极预防糖尿病[4]。针刺治疗则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达到改善脏腑功能,调畅气机升降、气血运行的目的。针刺、推拿选择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符合《医学心悟》中“治上消者,宜润其肺,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益滋其肾,兼补其肺”的治疗原则。针刺、推拿选择脾俞、足三里、胃俞等可刺激其内部神经,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促进神经递质传递,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血糖[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bA1c、FPG、2 hPG、FINS、TC、TG、LD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低于对照组,SOD、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推拿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春梅,王君,颜培实.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生理科学进展,2023,54(4):336-342.

[2]阮铭,侯田志超,王海燕,等.糖尿病前期“治未病”的几何深度学习与计算医学研究展望[J].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17(6):475-481.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等.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36(5):371-380.

[4]管翀,张晓东,周文来,等.推拿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选穴规律[J].中医学报,2022,37(3):647-653.

[5]赵一平,范郁山,贺煜竣,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J].广西医学,

2023,45(19):2374-2378.

[6]张琳冬,沈创鹏,刘敏.温针灸脾俞、肾俞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41(3):77-8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