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紧急识别与护理
作者: 孟文涵肺栓塞的概述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如血栓、脂肪滴、羊水、肿瘤细胞等)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以肺血栓栓塞最为常见,约占肺栓塞总数的95%以上。肺血栓栓塞的栓子多数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如腘静脉、股静脉等,这些血栓在形成后,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造成肺动脉阻塞。肺栓塞是临床上一种急危重症,有症状不典型、起病急骤、病死率高的特点。本文带大家深入了解肺栓塞,包括紧急识别方法、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肺栓塞的紧急识别
(1)呼吸困难:这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突发性的、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患者可能感到胸闷、气短,甚至窒息。
(2)胸痛:多与呼吸相关,咳嗽时加重,有时可放射至肩部或背部。胸痛的程度可轻可重,一旦出现应引起注意。
(3)咯血:肺栓塞导致的咯血多数为小量咯血,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咯血。咯血往往提示肺梗死的存在。
(4)晕厥:大面积肺栓塞合并低血压时,可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5)其他症状:包括烦躁不安、惊恐、濒死感、下肢肿胀或疼痛、皮肤湿冷或变紫、发热、出汗过多、心跳快速或不规律、头晕或眩晕等。
肺栓塞的护理措施
(1)监测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要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的加重或新症状的出现。
(2)体位管理:指导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45°),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缓解呼吸困难和胸闷症状,减轻心肺负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频繁翻身、用力咳嗽或屏气动作,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加重或复发。
(3)疼痛管理:肺栓塞患者常伴有胸痛症状,可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镇痛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6)心理支持:肺栓塞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会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包括解释病情、解答疑问来缓解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肺栓塞预防
(1)避免久坐不动:久坐不动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久坐人群定期活动身体、改变体位,促进血液循环。
(2)适当穿着弹力袜:存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或高风险人群(如术后患者、孕妇等),可适当穿着医用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4)药物预防:高风险人群(如骨科手术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等),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