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助力中风患者康复

作者: 白欣蕊 刘胜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高。很多中风患者即便经过抢救幸存,但仍会出现偏瘫等后遗症,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康复。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能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达到驱邪扶正、调和气血的目的。

中风的病因以及病理机制

病因

(1)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变厚、硬化,使血管内径减小,从而影响脑部供血。

(2)高脂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膜损伤。

(3)吸烟:吸烟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损害血管壁。

(4)肥胖: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中风。

(5)其他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中风的风险。

病理机制

中风的病理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脑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脑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脑缺血、缺氧等症状。此外,脑血管病变还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脑细胞坏死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针灸的治疗原理与机制

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从而促进血液流动、神经递质分泌、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等过程,达到缓解症状、恢复功能的效果。

调节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分泌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如针刺能够增加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这些递质对于调节情绪、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此外,针刺能提高大脑皮质内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浓度,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并减轻症状。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针刺会引起局部组织轻微缺血,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新的血管生成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ANGPTL-1)等。这些因子能促进血管新生,增加血流量,从而加速康复进程。针灸还能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和活性,增强免疫反应,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损伤。

影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

针灸可以通过改变机体内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来发挥作用。如针刺能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这些因子在神经修复和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和树突棘的形成,从而加快修复过程。针灸还可以下调炎症介质的表达,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

调节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针灸能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这些因子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可导致组织修复延迟和功能退化。针灸还能上调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损伤。

调控神经可塑性和学习记忆能力

针刺能增强大鼠前肢运动的神经可塑性,改善其姿势控制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海马和杏仁核等区域的可塑性变化,提高对信息处理和存储的能力。这些变化对于恢复受损的脑功能至关重要。

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针灸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

针灸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

(1)促进神经康复: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2)改善运动功能:研究表明,针灸能增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性,促进肌肉收缩和协调能力,从而改善中风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3)恢复言语和语言功能:中风患者常出现言语不清或失语的情况。通过针灸,可以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促进语言中枢的兴奋性重建,有助于恢复语言功能。

(4)改善心理状态:研究显示,针灸可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康复过程的信心和满意度,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5)免疫调节:针灸可通过调整免疫反应促进机体健康。如针刺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抗炎作用,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血管损伤和细胞凋亡。此外,针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泄,保护受损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害。

(5)多学科合作:针灸与其他康复治疗手段相结合,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可以更全面地应对中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针灸治疗案例分享

张先生,男,59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后突发中风,左侧肢体不能动弹、言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仍需他人照料。医生建议进行针灸治疗,以缓解患者肢体活动受限的症状。

针灸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取百会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每次治疗约

30 min,2次/d。在饮食方面,医生建议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虾、鸡蛋、牛肉等。经过1个月左右的针灸治疗后,张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能自行翻身、行走,说话也变得清晰。医生继续给予针灸巩固治疗,并配合中药调理身体,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针灸疗法对于中风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改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针灸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中风,只有在正确诊断和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疗效。因此,在选择针灸疗法时,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针灸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可以帮助中风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想获得最佳疗效,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日常护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