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离床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作者: 曾嘉珍 李小波 慕丽昕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离床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医院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收治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离床护理,比较两组谵妄评分[谵妄评定量表(DRS-98)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级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DRS-98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离床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谵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早期离床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

髋部骨折是造成老年人长期卧床、功能丧失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手术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方法,如何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成为现代医学关注的重点[2~3]。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离床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髋部骨折,年龄≥65岁;患者或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认知功能正常,可有效沟通。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存在精神异常或心理障碍;临床资料不齐全;拒绝配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疼痛护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帮助患者定期翻身,预防压力性损伤。遵医嘱安排物理治疗、中医外治疗法。术后麻醉消退后6 h即开始指导患者开始床上功能锻炼,如踝、趾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舒缩等,20~30组/次,3~4次/d。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缩唇呼吸训练、拉吊环抬臀以及上肢肌肉力量锻炼。待患者身体功能恢复良好,鼓励其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4]。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离床护理

(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病情、术后疼痛程度、生命体征、认知能力、下肢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确认患者病情支持离床坐立。

(2)护理准备: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术后24 h早期离床坐立的意义、方法、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配合度和主动性[5]。确保床旁有足够的空间坐立,必要时可使用辅助设备,如床边扶手、坐立辅助装置等。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状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初次离床时应密切监测血压,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引发跌倒。

(3)早期离床护理:指导患者在床上以半卧位或45体位进行准备,确保头部抬高,避免头晕,监测心肺功能,确保生命体征稳定。指导患者双手支撑床面,逐渐转动身体至床边,双腿轻轻下垂,脚着地。护理人员站在床旁,扶住患者上身和肩部,协助患者坐起,嘱其避免快速转动或大幅度动作,观察耐受情况,若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应立即缓慢恢复卧位。首次坐立时间不超过40 min,2次/d,观察患者耐受度,若无明显不适可以增加坐立时间,直至可坐2 h以上,同时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坐姿,以防出现跌倒、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6]。患者适应早期坐立后,根据其机体耐受度逐步增加活动量,并做好保暖、防跌倒护理。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下肢屈伸或轻度肌肉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逐步过渡至站立、行走。

(4)评估与调整:每次活动后,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耐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时调整干预策略,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结合物理治疗或其他康复措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谵妄情况:采用谵妄评定量表(DRS-98)评估,评分越高表示谵妄越严重。(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部感染、谵妄、腹胀、便秘等。(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单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斯卡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86分为非常满意,77~85分为满意,70~76分为一般满意,≤6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谵妄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DRS-98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4.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与跌倒、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但术后康复过程较为漫长,且伴有较长时间的卧床,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常规护理多为基础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容易影响患者康复效果。

早期离床护理是指术后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离床坐位活动,其中康复内容包括被动运动、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肢体活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通过改变患者卧床体位及后续独立活动,促进其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恢复[7]。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DRS-98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离床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早期离床活动过程中,患者坐起时能更好地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促进肺部气体交换和痰液排出,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坐位姿势能调整胃肠道压力,促进肠胃蠕动及血液循环,增强肠胃道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腹胀,减少便秘发生。此外,早期离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氧,减少因低氧引起的谵妄,还可加速肌肉力量恢复,缓解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离床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谵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丁留敏,高菁,徐培兰.基于规范化疼痛管理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离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9):148-152,1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2年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25(4):277-283.

[3]张浩洁,徐慧萍,薛艳格,等.基于住院老年人生活项目的干预模式在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2):1627-1631.

[4]蒋超英,王慧,黄卫平,等.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早期离床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2):1642-1645.

[5]姚新苗.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专家共识[J].康复学报,2017,27(4):1-6.

[6]许秋月,张倩,徐静.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离床坐、踩单车运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544-2549.

[7]梁新.早期离床活动干预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应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22):2576-257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