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柏西普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作者: 彭冬梅

阿柏西普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0

摘要: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术前3 d向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CM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远视力/移动/光感、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精细和阅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实施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CMT,调节细胞因子水平,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玻璃体腔;阿柏西普;玻璃体切除术;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由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对患者视力影响较大,甚至会致盲,也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依据眼底改变情况,可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增殖型和非增殖型两种,其中以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最大,新生血管的出现是增殖型的标志,以退行性视力损失为主要临床表现[1~2]。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能够一次性清除患者玻璃体内的积血、纤维增生,视网膜表面增生的纤维血管膜等,促使视网膜复位,恢复眼部结构[3],但术中患者面临较高的出血风险,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早期视力的恢复[4]。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柏西普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01月~2023年0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72±4.83)岁;糖尿病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34±1.05)年。研究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1.05±4.42)岁;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病程(8.05±1.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5]中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具有手术适应症。

排除标准:伴有原发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葡萄膜炎、脉络膜炎或既往有眼部手术史;晶状体浑浊Ⅲ级以上;伴有眼部外伤;高血压性玻璃体积血。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于术前3 d给予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规格:0.05 mL/2 mg),先行眼球表面麻醉,在颞下方距角巩膜缘4.0 mm睫状体平坦部匀速进针(30 G针头),注入0.05 mL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注射完毕后退出针头,用无菌棉签轻轻压迫注射点,涂抗生素眼膏、滴抗生素滴眼液3 d。随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巩膜三切口手术:切除积血的玻璃体,剥除纤维血管增生机化膜,行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术毕,向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0.05 mL曲安奈德注射液。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生素眼药水和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点眼,积极控制血糖及血压,保持全身状况良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采用最佳矫正视力表(BCVA)统计时将小数记录的视力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进行视力分析;采用气动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患者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

(2)比较两组生长因子水平:主要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使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远视力/移动/光感、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细和阅读能力四个维度,各维度百分制,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3个月,研究组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术后3个月,研究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C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3个月,研究组远视力/移动/光感、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细和阅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常因玻璃体出血、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导致视力丧失,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能够挽救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术中新生血管膜容易再次破裂导致出血,影响手术视野,同时反复止血不仅会导致手术操作时间延长,还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此外,清除玻璃体后皮质是玻璃体切除术成功的关键,以往玻璃体切除术常因难以辨别透明玻璃体后皮质,导致视网膜损伤或玻璃体后皮质残留,也会影响患者预后[6]。

阿柏西普是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胞外结构域,即VEGFR1 Ig2区和VEGFR2 Ig3区与人免疫球蛋白G1的Fe段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重组蛋白,是一种新型VEGF抑制剂[7~8]。在玻璃体切除术前,向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能够对纤维增生进行有效的控制,促使血管实现有效的萎缩,减少术中出血风险,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9~10],同时可显现透明的玻璃体和玻璃体后皮质,减少玻璃体后皮质的残留,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研究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C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远视力/移动/光感、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细和阅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视力水平,降低患者眼压及CMT,抑制患者VEGF活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对患者视神经的损伤,改善患者视网膜的功能,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术前于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杨勇,胡宏阁,娄宾.玻璃体腔注射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23, 50(6):63-65.

[2]王智勇,王洪亚,马胜男,等.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21,61(16):89-91.

[3]单田慧,俞嘉宣,刘春莉,等.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242-1249.

[4]杨玲玲,陈焓,庄静宜.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2021,18(5):11-12.

[5]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医疗专家共识(2023年)[J].中华眼科杂志,2023,59(11):870-879.

[6]常家巍,高永峰.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20,15(1):3-5.

[7]龚珂,张妍春,孙文涛,等.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1):4129-4132.

[8]张少华,赵铭,张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不同年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效果及对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4):49-52,57.

[9]刘矫连,左慧懿,衷昕.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山东医药,2020,60(30):89-91.

[10]石琼,吕伯昌,谢红英.分析玻璃体注射手术针对不同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23):166-168,17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