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作者: 郭艳平

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0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各项相关因素开展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年龄、Child- Pugh分级、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腹水各项指标均为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未感染患者,血清蛋白、CD4+Tl淋巴细胞ATP值低于未感染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腹水、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医院感染,临床需要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开展分析,针对性进行干预,改善患者机体状态,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关键词:医院感染;肝硬化;危险因素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通常由多种原因或长期反复作用所致。各种类型肝病末期均会发展为肝硬化,损伤肝功能,降低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导致患者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感染情况,威胁生命健康[1]。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如腹痛、食欲不振、乏力、疲倦、恶心等,发病周期较长,病程进展缓慢,甚至潜伏十数年,需要尽早开展治疗[2]。临床研究发现,患者感染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因素、侵入性操作、腹水等,增大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需要加强重视力度[3]。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54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40±2.11)岁;Child- Pugh分级:A级23例,B级59例,C级26例;感染43例,未感染65例。

纳入标准:病例资料完整;病情稳定,意识清楚;无其他类型病症,如肿瘤、艾滋病等;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无检查禁忌;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意识模糊;沟通障碍;合并多种类型疾病;同时参与其他项目研究;具有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1)对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Child- Pugh分级、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腹水、住院时间、血清蛋白、CD4+Tl淋巴细胞ATP值等资料,进行肝硬化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腹水、Child- Pugh分级、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2)对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按照标准要求开展,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3)对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分析患者病症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信息。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Child- Pugh分级、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腹水等。(2)分析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单因素:包括住院时间、血清蛋白和CD4+Tl淋巴细胞ATP值。(3)分析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肝硬化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Child-Pugh分级、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腹水各项指标与患者感染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属于相关危险因素(P<0.05);性别指标与患者感染无关联性(P>0.05)。见表1。

2.2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单因素分析

感染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未感染患者,血清蛋白和CD4+Tl淋巴细胞ATP值低于未感染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肝硬化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腹水、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为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肝硬化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肝硬化是以人体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肝小叶结构破坏以及假小叶形成为主的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4~5]。诱发肝硬化的原因较多,如乙型肝炎、酒精中毒、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肝硬化患者若长期患病,对其身体机能产生较大影响,会降低免疫力,造成代谢功能紊乱,增大院内感染风险,因此临床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6]。

肝硬化患者自身由于病症因素影响,机体容易出现细菌清除障碍、肝功能不全,且营养功能相对较差,其自身免疫力与防御能力也会相对减弱,提高了各种脏器的感染风险。部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自身侧支循环与脾功能还会亢进,导致患者常常伴有消化道淤血、腹水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7]。此外,老年群体的免疫功能较差,且患者容易伴有其他基础性病症,当自身的肝功能出现明显的损害时,其自身的预防感染能力也会大大降低[8]。

侵入性操作也是肝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破坏机体天然的免疫屏障,如皮肤、黏膜等,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气管插管容易影响患者吞咽功能、纤毛清除功能,导致患者咳嗽反射降低甚至消失;鼻饲管在满足患者营养摄入的同时,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环境,提高了患者的感染风险;导尿术可能对尿道黏膜产生损伤,削弱尿道黏膜固有的防御屏障,患者在无自主排尿时局部细菌难以及时被清除[9]。血清白蛋白也是当前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该因素与患者腹水产生、继发自发性腹膜炎存在明显的关联性,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Child- Pugh分级、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腹水为肝硬化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P<0.05);感染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未感染者,血清蛋白、CD4+Tl淋巴细胞ATP值长于未感染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腹水、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为肝硬化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在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明确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结果以及影响危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促使患者病症、预后得到改善,降低患者医院感染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促使患者尽早出院。

综上所述,影响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要加强重视力度,合理进行控制,明确各项相关危险因素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时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何川,孙长峰,王航,等.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评估[J].四川医学,2022,43(6):543-549.

[2]朱敏,王燕,赵冉,等.肝硬化伴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情转归预测模型及预测效能[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3,23(4):449-454.

[3]贾新勇,栗朋辉,郭改玲,等.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基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0):1478-1481.

[4]杨智,吴伟刚,欧鹏程,等.终末期肝病模型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评分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3,8(3):19-24.

[5]彭文莉.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基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3,20(6):637-640.

[6]杨玉香,杜菲,强丽等.基于血清降钙素原与炎症指标建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模型[J].四川医学,2022,43(6):561-567.

[7]柳梅,时永红,郇娟,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特点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6):863-866.

[8]陆晖,谭可平,陈婵,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2,50(4):547-550.

[9]梁紫茵,周伟泽,黄秀明,等.分析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值动态变化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患肝癌风险的预测价值[J].安徽医药,2023,27(6):1211-1216.

[10]黄勇,陈玲,饶娟,等.某院89例慢性重型肝炎伴肝硬化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1,18(9):1356-1359.

[11]徐小元,丁惠国,令狐恩强,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3):527-53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