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AS理念的运动处方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陈燕萍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运动处方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分组(单数入对照组、双数入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ERAS理念的运动处方指导。比较两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及非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结果 研究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arris、Barthel、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运动处方指导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

髋关节置换术为骨科常见术式,主要应用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1]。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复杂,手术患者多为老年人,术后易出现关节活动障碍、术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2~3]。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运动处方旨在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对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运动康复干预,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究基于ERAS理念的运动处方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分组(单数入对照组、双数入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年龄≥60 岁;单侧、初次THA;术前诊断符合THA的适应证,如确诊为髋关节骨关节炎、髋部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自愿配合本研究并于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髋关节存在近期感染;术侧髋关节有既往手术史;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或翻修手术;术前有凝血功能障碍或 DVT 形成;腰椎病变引起的髋关节功能障碍;伴严重心、脑、肺或精神神经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常规宣教,术后体位安置应保持轻柔动作,注意保护患者骨骼隆突处,每2 h翻身一次,防止压力性损伤;仰卧位时下肢放置梯形软枕,外展位,术肢下方置软垫,髋膝微屈。麻醉苏醒后,指导进食、行功能锻炼,视患者病情而定。术后常规在手术部位予以冰敷。关注患者疼痛,选择物理或药物的方法,及时予以止痛。创腔引流管常规夹闭12 h后开放,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引流量超过200 mL/h或400 mL/24 h,及时夹闭引流管,避免发生大出血。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ERAS理念的运动指导

(1)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扩胸运动,50组/次,3次/d;仰卧位,下肢间放置特制的梯形软枕,保持外展位;术肢下方置软垫,微屈;进行踝泵锻炼、股四头肌舒缩运动,不限次数,以患者能耐受、不引起疼痛为宜。

(2)术后第7~13天:扩胸运动,50组/次,3次/d;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肌肉力量训练;髋关节伸直练习;髋关节屈曲练习;髋关节外展练习;床上坐起(30 min)—床边站立(5~10 min,次日站立时长为前一天的2倍)—床边行走(5~10 m,次日行走距离为前一天);继续手术当天的治疗项目。

(3)术后第14~20天:扩胸运动,50组/次,3次/d;股四头肌肌力训练;被动屈髋,角度为 30°~60°,10~15次/组,3次/d;借助助行器或双拐离床负重,练习床边站立、部分负重行走和上下楼梯;继续第1周治疗项目。

(4)术后第21天及以后:扩胸运动,50组/次,3次/d;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小腿肌肉的抗阻练习;继续开展髋、膝活动度训练;平衡杠内负重站立训练;扶双拐练习行走,加强髋关节外展肌群外展肌力、外旋及内收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

(2)比较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90分为关节功能状况好,80~89分为关节功能好,70~79为关节功能尚可,<70为功能较差[4]。

(3)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该量表总分为100分,100分为无需依赖,61~99分为轻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40分为重度依赖[5]。

(4)比较两组非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该量表共包括生理职能、心理功能、躯体职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6]。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手术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手术前后SF-36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运用人工髋关节假体替换患者病变或被损害的股骨头及髋臼,最终达到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的目的。但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并发症较多,若护理不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基于ERAS的运动处方在术后短时间内即对患者功能状态及训练安全性进行评估,多在手术当天或术后第1天开展运动康复锻炼。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可以加快下肢静脉和淋巴回流,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患肢肿胀消退及肌力恢复,适度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还可减少关节僵硬的产生,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创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7~8]。例如,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期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髋、屈膝的主动运动,肌力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以等长肌力训练为主,可大幅提升术肢肌力与关节活动度。基于ERAS的运动处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模式,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特定的训练方式,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逐步恢复,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arris、Barthel指数、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ERAS理念的运动处方指导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东海,张蕾.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3):1466-1469.

[2]葛艺璇,黄智慧,万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精细化护理对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7):183-186.

[3]陈红欣,赵婷,刘丹,等.加速康复外科指导下视频健康宣教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3):597-601.

[4]刘倩,刘宁,单单单,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5):672-675.

[5]黄月娇,李萌,吕玉玲,等.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0):3758-3760.

[6]严潜,蒋璟峰,吴伟东.加速康复理念干预在改良DAA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23,30(7):1095-1098.

[7]江虹,王晋.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4):627-630.

[8]袁亚萍,吴晓妹,刘晓丽,等.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3):571-57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