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 杨淑江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炎症介质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胃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炎症介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机能、社会状态、躯体疾病、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慢性胃炎患者康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整体护理质量较高。
关键词:慢性胃炎;循证护理;护理效果;胃部症状;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1]。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隐痛、进食后上腹部饱胀、食欲缺乏、反酸、嗳气、呕吐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2~3]。因此,治疗期间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慢性胃炎;无明显认知或沟通障碍;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治疗依从性高。
排除标准:有重大心脏、肝脏或肾脏疾病;伴有其他具有干扰研究结果的慢性疾病;合并其他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依从性差;中途失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对相关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指导,日常环境维护,保持病房卫生,做好基础护理,给予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加强病情监测。
1.2.2 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
(1)建立以循证为基础的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其他护士为组员。组长对全体组员进行慢性胃炎的相关知识培训,明确其需要的护理内容。
(2)收集循证护理问题。护士长起统筹作用,护士则需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的问题,以便于为后期的问题分析做下铺垫。
(3)分析循证问题。开展主题会议,主题为“加快慢性胃炎的恢复”。并结合互联网数据,基于问题关键词检索,如患者对疾病与治疗认知缺乏、情绪负性作用、就医依从性等,并以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4]。
(4)实施循证护理。第一,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地听取患者及家属的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需要应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其消极情绪。第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选择进食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不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和粗糙食物,勿食过冷过热易产气的食物和饮料;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有助消化。胃酸高时忌食浓汤、酸味或烟熏味重的食物,胃酸缺乏者可酌情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5]。第三,遵从行为。护士应耐心地给患者讲解发病原因、经过及治疗计划,让患者理解遵医行为的重要意义,介绍疾病危害及治疗成功案例,并适时给予患者鼓励,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第四,系统性的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胃炎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帮助其确认易导致胃炎产生的食物和饮料,并指导其避免食用此类食物。嗜烟酒者应帮助其认清烟酒的危害,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戒烟酒的计划并督促执行。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胃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胃部症状包括腹痛、反酸等。(2)比较两组心理情绪变化:采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情绪越差。(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机能、社会状态、躯体疾病、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等内容,每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主要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5)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我院编制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操作事项、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综合能力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均为20分,总分100,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胃部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痛、反酸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理情绪变化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生理机能、社会状态、躯体疾病、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观察组护理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护患沟通、护理操作事项、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个人饮食习惯、病原体感染等密切相关[6]。循证护理是将循证医学(EBM)运用于护理工作,以“积极护理”为中心,以循证为基础的护理模型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通过建立循证小组、循证收集证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干预,体现护理服务的科学性、规范化和有效性。本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胃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炎症介质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慢性胃炎患者康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整体护理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梦游.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3,21(22):193-196.
[2]黄金霞,梁晓凤,黄展丽,等.循证型叙事护理对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1):1601-1602.
[3]车心梅,白爱美.循证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8):106-108.
[4]林小琴,魏云,欧丽霞.探析循证支持的优质护理在胃炎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3,13(16):73-75.
[5]尚淑平,于辉,张爱云.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3):2475-2479.
[6]代静.循证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