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围术期的效果观察
作者: 张雪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以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职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提高产妇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缓解其负性情绪。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剖宫产;生活质量;住院时间;满意度
剖宫产可以有效解决难产、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达到及时终止妊娠的目的,还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然而,剖宫产是一项有创手术,产妇在产后常常出现切口疼痛、活动饮食受限、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等情况。此外,剖宫产产妇恢复速度往往慢于正常分娩的产妇,各种应激因素相对较多[1]。
近年来,临床越来越重视剖宫产孕妇的术后康复情况,为其寻求更快的康复方法。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其术中和术后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实现早日康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30.89±2.54)岁;孕周38~41周,平均 (39.32±1.02)周。观察组年龄24~43岁,平均(31.66±2.71)岁;孕 周 37~41 周,平均 (39.22±1.04)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状况,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给予饮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围产期保健和护理宣教。
1.2.2 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1)护理评估:术前,护理人员要对产妇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制订出术后快速康复的外科护理方案;术后,护理人员要对产妇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包括伤口的疼痛分级、切口有无出血、阴道出血、子宫收缩等,在对有关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为产妇制订快速康复手术护理方案。
(2)健康教育: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对产妇和家属做好心理教育,介绍剖宫产相关知识,获得产妇的信任。
(3)体位护理:术后,指导产妇去枕平卧6 h,防止麻醉术后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恶心等。如果阴道流血不多,且产妇没有头晕、心悸、眼花等症状,可以将床头抬高30°,取半卧位。
(4)饮食护理: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饮食干预。术前4~6 h,产妇可以吃一些流食,以防术后出现口渴、饥饿和烦躁的症状。术后2 h,产妇可以多次饮用5~10 mL的温开水,咀嚼无糖口香糖,并根据排气情况增减饮水量。术后6 h,产妇以流质饮食为主,待肛门排气正常后,慢慢地恢复到正常饮食,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产后胃肠功能恢复。
(5)疼痛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产妇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疼痛情况。如果产妇不能耐受疼痛,可以适当使用止痛药,同时注意转移产妇注意力,尽可能减轻产妇疼痛程度。
(6)活动护理:术后,护理人员指导家属从上到下给产妇按摩小腿、腓肠肌,并了解产妇的身体感觉恢复状况。鼓励产妇术后多下床活动,同时做好防坠床跌倒护理。通过点头、抬头及左右两侧运动颈部,减轻产妇不适。
(7)哺乳护理:分娩结束后,提倡母乳喂养。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保持正确的哺乳姿势,若乳头内陷要及时纠正。分娩后的第1天,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治疗仪疏通产妇乳腺管,促使乳素分泌,达到催乳、通乳的目的。指导产妇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以免引起乳腺管阻塞,不利于泌乳。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职能和心理功能,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调查表评估,80~100分,非常满意;60~79分,满意;0~59分,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抑郁(SDS)评分量表、焦虑(SA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评分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4)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包括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职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相较于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后产妇更易出现乳汁分泌不及时、分泌量不足、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这与孕妇不良情绪、麻醉药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胀等有关[3]。既往临床对剖宫产产妇常应用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护理,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产妇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动态了解产妇产后生理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从而促进产妇早日康复[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职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更好。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实施,可以减轻麻醉、手术创伤对产妇身体各方面的影响。通过减少禁食时间,产妇可以尽早恢复正常饮食,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较快恢复[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缓解产妇负性情绪,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伍靖,兰晓燕,陆丽群.基于TRIZ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4):120-123.
[2]冯立雪,张永梅,李国芸.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首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期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4):517-522.
[3]张静娜,李莉,杨凯,等.快速护理团队模式联合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对急危重症剖宫产术产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8):161-162.
[4]周新春,黎冰,陈嘉思.躁动评估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应激水平及麻醉安全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1):3962-3965.
[5]郭芳,任艳芳,沙连静.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快速护理团队模式在急危重剖宫产术产妇急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