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崔菲 曹秀丽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潍坊市中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7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经皮胆红素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0.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4.54%,高于对照组的6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患儿舒适度,促进其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精细化护理;排便时间;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障碍造成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的临床常见病[1]。新生儿黄疸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黏膜、巩膜或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该病好发于早产儿,发病率达80%[2~3]。通常情况下,黄染是可以自愈的,但是若是发展速度较快,病情较为严重,极易发展为新生儿黄疸,从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降低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4]。蓝光治疗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大部分患儿均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且预后效果较佳。在治疗过程中,选取合理、优质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有助于患儿病情恢复[5]。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潍坊市中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7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日龄1~20 d,平均日龄(8.52±1.37)d;病程1~4 d,平均病程(3.83±0.24)d。研究组男32例,女23例;日龄2~22 d,平均日龄(9.83±1.72)d;病程2~5 d,平均病程(3.92±0.3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儿均有家属陪同,且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新生儿黄疸相关临床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患儿哭闹且配合度较差,家属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中途无故退出;伴有先天畸形、遗传代谢疾病和严重器官衰竭;重症患儿。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提前为患儿安排病床,保持环境干净舒适;定期给病房开窗通风,按时消毒,每天监测患儿基础生命体征,记录新生儿黄疸变化情况;嘱咐患儿家属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确保患儿营养充足;出院时,嘱咐患儿家属按时复诊。
1.2.2 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
(1)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噪音不超过50 dB,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对科室常用仪器进行消毒,如监护仪、光疗箱和输液泵等,拉好遮光帘,保持光线适当。
(2)心理护理:提前与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和治疗沟通,告知家属精细化护理的步骤、重要性和专业性,提高其配合度,确保护理顺利进行。
(3)新生儿舒适护理:对患儿腹部进行抚触按摩,刺激其胃肠道蠕动。
(4)袋鼠式护理:针对住院时间较长和体重较低的早产患儿进行袋鼠式护理,嘱咐患儿家属将其直立式贴在产妇胸口,为患儿营造温暖舒适且具有安全感的环境。
(5)口腔护理:若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初乳口腔免疫法,将产妇48 h内的初乳涂抹于患儿口腔两侧颊部,4 h/次,持续7 d,并对患儿进行口腔运动干预,轻柔患儿软腭、下巴、脸颊、唇部等处,进行按压刺激。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主要观察血清总胆红素、经皮胆红素水平、住院天数、初始排便及黄疸消退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显效,患儿皮肤、巩膜及尿黄染等症状消失,且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范围;有效,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但并未达到正常范围,皮肤、巩膜及尿黄染大幅度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病症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无任何改变,甚至加剧。总有效=显效+有效。(3)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10个指标,每项10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经皮胆红素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0.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4.54%,高于对照组的6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胆红素为一类神经毒素,倘若体内总胆红素浓度过高而未能得到及时排出,易引发神经系统受损[7]。若并发胆红素脑病,即使治疗成功,部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仍可能出现生长发育滞后、听力和视力损害等后遗症,对其生理发育产生负面影响[8~9]。该病主要特征为巩膜及黏膜变黄,源于红细胞分解和新生儿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若任由其发展,将导致患儿抬头困难、脑瘫,甚至失聪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需密切监测并维持患儿胆红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以免造成神经损伤[10~11]。
精细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整合和优化循证医学观点,形成系统化、细微化的全方位护理[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经皮胆红素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5);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0.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首次排便和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精细化护理有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精细化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疏导以及母乳喂养等多个方面。新生儿抚触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粪便排泄,利于减轻胆红素逆流风险;袋鼠式护理能增进母婴互动,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患儿黄疸症状消失;口腔护理干预,可刺激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建立及影响胃肠道激素水平,激发母乳喂养动力,维护新生儿肠道菌群平衡[14~15]。此外,多渠道的健康教育可让家属深入理解疾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16]。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精细化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患儿舒适度,促进其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晓春,杨立,朱会红,等.母亲孕产期因素对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的多中心研究 [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17(12):992-996.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研究协作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21,50(5) :331-335.
[3]许丽萍.系统性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2):173-174.
[4]李成英,李锦.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59-60.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 9(10):745-748.
[6]饶福娣,陈苏,包静霞.早期多维度照护模式下综合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3012-3013.
[7]沓小玉.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88-89.
[8]侯冬勤,李军文,谢林,等.NICU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测定结果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2): 2722-2728.
[9]李慧,徐金强.基于应急预案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内科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166-168.
[10]闫慧,岳慧慧,邰慧娟,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401-1403.
[11]陈芳,田园,申万玲,等.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3):175-177.
[12]陈小军,曾秀明,陈丽.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1):1841-1843.
[13]丁敏,胡章敏,尹依菊,等.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3):176-180.
[14]赵红梅,刘世嫱.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促进黄疸新生儿病情改善和家长满意度提升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8):168-170.
[15]曹亚玲,文佳贝,史小慧,等.蓝光治疗结合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23,39(5):21-28,34.
[16]王晓君.强化风险干预联合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期间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20):1595-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