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 李少武 贾萌萌

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0

摘要: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宫颈癌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7例。甲组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乙组采用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1年后生存率、癌组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治疗后,甲组叶酸水平显著高于乙组,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复发及转移风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预后良好。

关键词:宫颈癌;尼妥珠单抗;放化疗;叶酸;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部位的肿瘤疾病,属于恶性肿瘤[1]。患病初期大多并无明显病症,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逐步出现接触性出血、异常阴道流血等症状。在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肿瘤组织的增大可对周围组织及器官造成压迫,一旦癌细胞出现扩散,可威胁患者生命[2]。因此,临床应尽快对宫颈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控制疾病进展,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尼妥珠单抗治疗可用于癌症的治疗中,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3]。本研究旨在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宫颈癌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7例。甲组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28±1.35)岁;肿瘤直径4.10~5.80 cm,平均肿瘤直径(5.32±1.50)cm;鳞癌25例,腺癌22例。乙组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0.31±1.40)岁;肿瘤直径4.20~5.80 cm,平均肿瘤直径(5.34±1.48)cm;鳞癌26例,腺癌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同意接受放化疗及研究采用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临床资料完整,无遗漏缺失。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药物过敏史;既往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预计生存期<2个月;合并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乙组采用放化疗治疗:开展放疗常规定位工作,定位于相应位置后进行标记,随后开展7野调强技术,放射治疗剂量控制在50.0~55.0 Gy、1.8 Gy/次、25~28次、5次/周,于第23次放射治疗后,给予腔内后装治疗,6 Gy/次,总剂量控制在30~36 Gy/5~6 f,连续治疗6周。治疗过程中,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放疗方案。于治疗周期第1天,给予患者多西他赛注射液,静脉滴注60.0 mg/m2,每3周1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第二周期,增加静脉滴注40.0 mg/m2顺铂,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存在的疼痛、呕吐等症状,给予止痛、止吐治疗,辅以保肝、护肾、抑酸护胃、预防骨髓抑制等治疗,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巩固化疗处理。

甲组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在乙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尼妥珠单抗,于第1次周期化疗第1天给予静脉滴注尼妥珠单抗治疗,尼妥珠单抗(规格:50 mg/支)靶向治疗,单次剂量为200 mg,将200 g尼妥珠单抗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进行混合,充分混合后匀速滴注,治疗时间控制在1 h以上,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完全缓解,患者经治疗,其肿瘤组织完全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经治疗,患者肿瘤体积有缩小表现,缩小面积≥30%,维持时间大于4周;稳定,治疗后,患者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体积稳定或缩小程度<30%;进展,患者经治疗,肿瘤体积无改善甚至存在增大表现,且维持时间超过4周。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生存率、癌组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情况。(4)比较两组叶酸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推进取患者外周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分离10 min,给予离心处理,分离提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叶酸、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显著高于乙组的72.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57%,乙组为89.3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甲组1年后生存率、癌组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乙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叶酸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后,甲组叶酸水平显著高于乙组,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见表4。

3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多为30~55岁的女性。宫颈癌扩散后可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以及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针对宫颈癌患者多采用放疗或化疗治疗,通过控制癌组织生长及扩散,规避疾病进展,挽救患者的健康[4]。常用化疗药有多西他赛、顺铂。多西他赛是临床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常用药物,为M期周期特异性药物,给药后能够促进小管聚合成稳定的微管,并抑制其聚散,从而减少小管数量,同时对微管网状结构进行破坏。顺铂则是临床常用抗癌药物,具有抗瘤谱广、对乏氧细胞有效等优点,用于治疗中能够快速在细胞内低氯环境中分解,以水合阳离子的形式与细胞内的DNA进行结合,形成链间、链内或蛋白DNA铰链,破坏其原有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化疗药物本身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于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刺激,在缺乏有效干预下可对疗效及患者预后造成影响[5]。

尼妥珠单抗是我国首个人工合成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药,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及选择性高等优点,用于治疗能够特异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产生抑制其介导的肿瘤细胞增值及新血管生成,进一步增强肿瘤细胞电离辐射的灵敏度,促使放疗效果提高[6]。从安全性角度来看,该药安全可控,人体对其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均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1年后生存率、癌组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治疗后,甲组叶酸水平显著高于乙组,鳞状细胞癌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提示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的叶酸水平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预后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证实该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复发及转移风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周立荣,田哲.行为干预联合自我管理对改善宫颈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态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1):3862-3865.

[2]赵钦,王虹伊.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病灶癌细胞增殖基因mRNA表达量及Ep-CAM,Ki67阳性表达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1):28-31.

[3]黄好亮.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疗及TC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评价[J].医药与保健,2022,30(5):72-75.

[4]鲁鹏,候丽盈,刘艳,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鳞状细胞癌抗原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价值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1,48(1):51-55.

[5]卢书芳,闫秀玲,孙晓娜.高迁移率族蛋白A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癌症进展,2021,19(14): 1462-1465.

[6]韦多,廖义鸿,李丕宇.术前伊立替康,顺铂新辅助化疗联合阴式广泛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1,39(3):328-3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