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
作者: 王春海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指标、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和总住院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良好的微创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生活质量高。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微创;疼痛;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结石患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工作压力、缺乏锻炼等因素是导致胆囊结石发生的主要原因[1]。作为常见的结石性疾病,胆囊结石与肥胖、高脂血症、长期肠外营养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胆囊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饱受疼痛之苦,继而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2~3]。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康复期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伤口美观[4]。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为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提供佐证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患有胆囊结石;存在手术适应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认自愿参与研究并接受随访。排除标准:存在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胆管梗阻等急性严重并发症;存在心血管、肺部、肝肾等系统功能不全;存在手术禁忌证,如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肝功能障碍等;因解剖结构异常、腹腔粘连等原因无法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为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了解其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并在手术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等,以确保其充分了解并配合手术。术中由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作用起效后,在患者右上腹直肌处做一个切口,以便进入腹腔。使用手术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壁肌肉。进入腹腔后,仔细分离胆囊周围覆盖组织,使胆囊充分暴露在视野中。这个过程中,注意保护周围的重要器官和血管。胆囊暴露出来后,使用手术刀将胆囊与周围组织分离,分离过程中使用纱布擦拭胆囊表面,确保胆囊能够完全分离。使用钳子夹住胆囊底部,将其切除。切除后,检查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残留。如果有残留的结石,需用取石钳将结石取出。逐层缝合腹膜和肌肉,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完成缝合后再次检查胆囊区域,确保患者未出血或渗漏的情况。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同时给予其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1.2.2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术前评估内容与对照组一致。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微向左倾斜。麻醉起效后,在脐下缘作一小切口,插入气腹针,注入CO2,使腹腔内压力维持在10~15 mmHg。然后插入10 mm的套管针,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通过腹腔镜观察胆囊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剑突下和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分别作一切口,插入手术器械。用电凝钩和胆囊抓钳分别夹住胆囊底部和颈部,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离下来。同时,用吸引器吸去胆囊内的胆汁,检查胆囊内有无结石残留。如果存在结石,用取石钳将结石取出,然后将胆囊装入标本袋中,从切口处取出。最后,用电凝止血并缝合切口。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止血治疗及引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包括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和总住院用时。(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患者术后24、72 h的疼痛程度,满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感越强。(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6]评估,主要观察社会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功能3个维度,满分100分,生活质量越高得分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和总住院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72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社会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腔内形成的固体结晶或结块,主要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7~8]。部分患者患病时可在长时间内没有症状,但当结石阻塞胆囊颈或导致胆囊炎症时,可出现严重胆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9]。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溶解度的改变、胆囊排空功能障碍、胆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若治疗不及时,当结石阻塞胆囊颈或导致胆囊黏膜损伤时,细菌容易感染胆囊组织,引发胆囊炎。胆囊炎能伴随间歇性胆绞痛,严重时能引起胆囊壁增厚、纤维化,影响胆囊正常功能。此外研究表明,结石引起的慢性炎症和黏膜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个体患上胆囊癌,继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胆囊手术治疗逐渐从最初的开腹手术演变为微创手术、小切口手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虽然在应用上较为广泛,但对于体型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待提高。相对而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视野更加清晰,能够全面探查患者腹腔,同时无需将腹腔脏器暴露于空气中,有效降低腹腔脏器的感染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和总住院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手术使用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微型手术器械,使医生能够通过极小的切口经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减轻了对腹腔的干扰,术后患者疼痛感低,同时能够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和牵拉,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理负担,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良好的微创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生活质量高。
参考文献
[1]张军,李立强,姜友,等.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在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3,38(3):189-192.
[2]刘成栋,谢泽民,崔巍.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对老年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5):1080-1082.
[3]孔振宇,吴团结,赵洁,等.利胆通淋化石汤加减结合经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1):85-87.
[4]刘小飞,张大伟,罗宏宇,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5):753-756.
[5]孙志红.氟比洛芬酯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VAS评分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13):1693-1697.
[6]蒋孟利,钱百成,褚晓蒙,等.归脾丸合并丹栀逍遥丸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对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患者HAMD17、SF-36及血压达标率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4):699-703.
[7]马亮亮,沈建伟,张春艳,等.腹腔镜、胆道镜、胃镜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3,29(5):585-589.
[8]黎鑫,艾克拜尔·艾力,阿力木江·麦斯依提,等.机器人辅助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减重效果和安全性[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3,52(3):219-223,229.
[9]叶赛,赵杰,李威威,等.加速康复外科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康复、炎症和应激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3,40(9):1831-1834.
[10]段建文,袁磊,孙运鹏,等.腹腔镜一步法与内镜联合腹腔镜两步法治疗80岁以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3,29(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