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研究

作者: 秦梅

摘要:目的 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与观察组(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每组3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MSP、RRP及AI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SP、RRP及AIRT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混合痔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且疼痛程度轻,肛肠功能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综合疗效较高。

关键词:混合痔;外痔切除术;自动痔疮套扎术;肛肠功能;疼痛程度

混合痔是临床多发肛肠疾病,患者通常出现肛内块物脱出、便血及肛门坠胀疼痛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混合痔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常用的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自动痔疮套扎术和外痔切除术[2]。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有研究认为,该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3]。本研究旨在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8.15±5.62)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89±0.89)年。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8.23±5.58)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92±0.9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痔疮诊断标准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伴有肛内块状物脱出、便血和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排出标准:有手术禁忌证;合并肾、肝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有传染疾病史,或精神疾病史;有直肠或者肛门其他病变;伴有嵌顿、感染、血栓。

1.2 方法

1.2.1 观察组实施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

术前予以清洁灌肠,将粪便排空。手术操作期间,以痔体分布情况为依据对手术体位进行调整。常规消毒,铺放消毒湿巾,麻醉成功后,利用手指扩肛,并再次对肛管直肠下端消毒。组装痔上黏膜套扎器,包括伞形圆锥配件和4~6个橡胶套圈。手术操作时,向肛肠套扎器中插入伞形圆锥配件,取1个橡胶套圈套在伞形圆锥配件上,之后在自带加压配件辅助下套住套扎器,与负压吸引口接近,伞下圆锥配件备用取下。将润滑剂均匀涂抹在肛门镜上,缓慢旋转到肛管,之后将肛门镜内芯取出,利用肛门镜对痔上黏膜和内痔观察,同时对肛门镜深度适度调整,充分展现痔核,以其大小为依据,明确套扎位置。固定肛门镜,确保套扎器枪口与痔上黏膜对准,连续按压负压按钮,采取负压抽吸的辅助下,将痔上黏膜吸入到枪管中,再次对胶圈按钮按压,通过橡胶套圈将痔上黏膜吸入,并再次按压按钮,套扎器去除。助手通过以上方法安装套扎器,在此过程中,手术操作人员禁止转动肛门镜,肛门镜平行外移1 cm,将同为点痔核全部暴露出来,保证负压吸引口与同为点痔核基底部对准,在此过程中,吸引位置尽可能远离齿线,按照以上方法套扎痔核基底部。其他位置的痔疮采取相同方法操作,通常情况下,最多套扎3个位置的痔核。完成套扎后将肛门镜缓慢退出,剥除外痔。完成手术治疗后,将引流管放置肛管内部,外敷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1.2.2 对照组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

术前准备与观察组相同,麻醉取得满意效果后,术者用手指扩肛,并对肛管直肠下端消毒,将痔核充分暴露出来,观察痔核,通过电刀“V”形剥离外痔,直至内痔位置,术者通过血管钳将外痔钳夹住,再用另一把血管钳将内痔基底部夹住,左手握住两把血管钳,右手手持持针器,在痔核上方缝合,采用“8”字缝合法缝扎,结扎线上痔核剪除,留置长短线,观察痔核脱落情况。同时,结扎其他位置的混合痔。完成手术后将引流管放置肛管内部,放置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肛内块状物脱出、便血和肛门坠胀疼痛等)全部消失,痔核消失,肛门功能恢复正常,表示治愈;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痔核缩小显著,肛周症状改善明显,表示显效;肛周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有限,表示有效;痔核脱出,症状未减轻,表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3)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最高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4)比较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静息压(RRP)和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MSP、RRP及AIR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MSP低于对照组,RRP、AIRT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混合痔与长期便秘、久坐、腹泻、饮食不规律等有关,上述因素作用下可导致直肠黏膜水肿、充血、静脉曲张等,最终形成痔核。患者往往伴有便秘、肛门不适、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导致出血、感染等[4]。传统外痔切除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创面愈合时间长,临床应用受限[5~6]。自动痔疮套扎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向痔核基底位置放置弹力套扎器,加快其脱落。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能够将痔核全部清除,减轻临床症状。两种手术方法结合有助于提高手术稳定性及彻底性,降低混合痔复发率,且患者术后恢复快。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不仅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术中出血量少,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自动痔疮套扎术利用橡胶圈套在痔核基底上加快痔核缺血坏死,最终脱落,该方法不仅可以缩小内痔体积,减轻疼痛程度,且出血量少。自动痔疮套扎术与外痔切除术联合治疗,除了能够有效治疗混合痔中的内痔及外痔,还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手术的优势,降低手术风险,提高临床疗效,加快创面愈合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观察组治疗后MSP、RRP和AIRT优于对照组。可见,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肛肠动力学指标。自动痔疮套扎术可改善直肠周围组织张力,促进肛门括约肌正常功能的恢复。外痔切除术可以将外痔组织全部切除,消除外痔对肛门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刺激及挤压,有利于减轻肛门疼痛及瘙痒感,减轻肛门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水肿,改善肛门区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及肛肠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在混合痔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疼痛程度轻,肛肠功能改善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高红梅,何燕平.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对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7):1093-1094.

[2]刘高朋.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剥内扎术对重度混合痔患者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3):550-555.

[3]许文山,张晓萍.外痔钬激光切除联合弹力线痔疮套扎术治疗混合痔65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3,43(3):18-19.

[4]佟铁钢.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与传统痔疮手术治疗痔疮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0):88-90.

[5]宋木全.自拟消痔汤熏洗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0):66-68+71.

[6]黄兆健,杨克敏,方军,王文君,陈满英,卢敏.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2022,48(4):364-36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