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改善效果观察
作者: 张慈 陈连珍 汤英贤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成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精力状态和情绪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成人癫痫;焦虑;抑郁;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癫痫是一种以反复癫痫发作为表现的慢性脑部疾病,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疾病的发作有反复性和短暂性特点,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又自动终止,以及反复出现的运动感觉、精神和意识方面的障碍[1]。研究显示,80% 及以上的癫痫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2]。癫痫反复、长期发作,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还会对其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成人癫痫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改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成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0~64岁,平均(38.52±11.43)岁;发病类型:全身性强直痉挛发作1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0例,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肌阵挛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38.49±11.38)岁;发病类型:全身性强直痉挛发作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9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例,肌阵挛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上癫痫病的诊断标准[3],通过脑电图检查结果确诊;年龄处于18~65岁之间,意识清晰、认知处在正常水平;可以配合接受有关临床治疗、复诊,并且坚持治疗时间在6个月及以上;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针对治疗方案、病情发作时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面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等。
1.2.2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组建护理小组。由不同学科组建护理小 组,在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根据临床经验制定 程序化护理方案。患者就诊时,依据患者实际情 况调整护理路径,充分满足患者需求。(2)开展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认知的不同,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并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开通公众号,建立微信群,定期为患者推送有关疾病及治疗的内容。由专业医师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3)进行心理疏导。邀请心理科医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心理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实施情志护理,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树立对治疗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心态。(4)增加家庭支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如何提供家庭支持,从而使患者体会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调动患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5)做好饮食调护。邀请营养科医师、中医师一同对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告知患者饮食禁忌,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食谱。(6)发放病情追踪卡。嘱患者及家属记录每日服药、服药后的情况,每次病情发作、持续的时间,病情发作的状态等。(7)按摩调护与运动指导。对照癫痫发作实际情况,按摩相应穴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以提升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8)成立一体化社会支持体系。联系患者所在社区服务站,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参与宣传讲座,以加强社会对患者的接纳程度;指导社区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与指导。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SAS)、抑郁(SDS)量表评估两组心理状态,得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QOLIE-31-P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精力状态和情绪状态,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估,问卷由医院自制,分成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精力状态和情绪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癫痫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由于无法预测自身发病情况,担心在公共场合发病会对他人造成损伤,加上出于对外界偏见的担心,导致一些患者逐渐脱离群体,趋于自闭状态[4]。目前,临床对于癫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上,以从最大程度上控制病情,减少疾病发作。近年来,人们对癫痫的关注度逐渐加大,而规护理干预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在医疗方案落实过程中也难以良好地配合患者的治疗。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即通过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全面化的护理服务,从而延伸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5]。在对成人癫痫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时,需要在癫痫诊疗专家的指导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实施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6]。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明确诱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引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对疾病及治疗方式的认知与了解,并根据社会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路径,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提升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实际情况的调查,以及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患者病情改善、服药情况等进行深入了解,实施护理路径,可以使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细致化、全面化、规范化,更加满足患者的需求。这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效果,还能减少护理成本的投入,提升护理质量[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精力状态和情绪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对癫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综合护理干预要求建立专业护理小组,培训组内成员,提升护理小组成员对癫痫疾病的护理能力。同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疾病,了解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从而改善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此外,护理人员还会指导患者认识疾病发作的征兆和自救处理方法,从而减轻疾病对自身造成的伤害,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8]。综上所述,在成人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五藏,高亚辉,郑婷婷,等.基于FCC模式的精细化护理联合音乐疗法对癫痫患儿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 ,2023,32(20):3817-3820.
[2]郝娜,李敏敏,朱晓敏.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成年癫痫患者疾病康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23,30(9):1271-1272.
[3]刘玉,卫有巧.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评《癫痫病人监护神经心理学》[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8):174.
[4]刘美全,陈细萍.以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对癫痫患者自我概念、适应行为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8):168-170.
[5]李金花,马心锋,许翠萍,等.基于KANO模式的人文关怀护理改善症状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12):113-116,124.
[6]胡琳莉.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继发性癫痫发作、神经功能和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23,21(10):108-111.
[7]邓璐瑶,温旭,段微微.童趣性健康教育联合专科护理学对龄期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自尊水平及疾病控制的影 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1-4.
[8]白焕峰,任双双.问题—目标导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 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1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