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 田娇 翟紫薇
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2022年3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护理总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缺铁性贫血患者护理依从性,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整体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时,可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1]。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2]。因此,对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同时,有效的护理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3]。
传统护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患者的部分需求,导致护理满意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4]。整体护理是临床优质护理模式,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实践活动,切实改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5]。本研究主要分析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年3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男6例,女8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7.35±14.57)岁;贫血程度为轻度7例,中度5例,重度2例;病程2~6年,平均病程(3.47±1.48)年。研究组男7例,女7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8.01±14.30)岁;贫血程度为轻度8例,中度4例,中度2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5±1.6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为缺铁性贫血;临床资料完整;预计生存期限≥3个月;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血液疾病;合并严重免疫功能缺陷;合并严重的精神疾病与语言功能障碍;合并重要器质性器官病变;中途转院无法继续参与研究;治疗依从性差。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常规进行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以及讲解注意事项等。
1.3.2 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
(1)健康宣教。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责任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关的宣教。
(2)心理护理。缺铁性贫血患者病程较长,可给患者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责任护士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诉说自己的需求,通过适当方式调整情绪,改善心理状况;同时,责任护士还应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嘱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其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督促患者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
(3)生活护理。责任护士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调整病房湿度与温度,每日进行2次通风,消毒病房,避免交叉感染;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劳逸结合,纠正不良的作息习惯,适量进行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康复。
(4)饮食干预。责任护士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根据其习惯制定饮食方案,指导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包括牛肉、羊肉、猪肉等,植物性食物包括菠菜、海带、黑木耳等蔬菜以及水果。此外,应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挑食,以免加重病情。
(5)用药护理。责任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讲解铁剂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饭后服用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适时调整药量。口服铁剂时,指导患者用吸管服药,以免将牙齿染黑,同时忌饮浓茶及牛奶。服用铁剂过程中粪便会变黑,这是因为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铁剂转化为硫化铁所致,责任护士应向患者说明情况,消除其顾虑。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依从性调查表》评估患者依从性,总分为100分,90~100分为完全依从,60~89分为部分依从,<60分为不依从。总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2)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明焦虑程度越轻;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程度,总分100分,分数越低表明抑郁程度越轻。(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维度,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护理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疲乏、烦躁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6~7]。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足、失血过多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三大因素。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整体护理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心理护理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况,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负性情绪;健康宣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缺铁性贫血的认知;生活护理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用药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知程度;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饮食习惯,弥补铁含量不足的缺陷。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护理总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缺铁性贫血患者护理依从性,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章秀花,叶娟.整体护理联合延续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11):1709-1712.
[2]王秀秀.针对性护理在缺铁性贫血中的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A]第三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一)[C].南京康复医学会,南京康复医学会,2022:7.
[3]廖朝霞.护理干预在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A]第一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二)[C].南京康复医学会,南京康复医学会,2022:7.
[4]郭秀蝶,郑雅娟,林晨芳,等.评判性思维护理对缺铁性贫血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贫血及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2):26-29.
[5]杨娜.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膳食改善计划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411-412.
[6]陈婷.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6):196-199.
[7]华晓萍.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