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治疗
作者: 张文超面瘫是一种由于面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根据中医的观点,面瘫主要是由于人体受风寒湿邪侵袭,使得气血流通受阻,脸部肌肉无法得到充分滋养所致。下面介绍多种面瘫的中医疗法。
中药疗法
中药疗法作为中医治疗的常用手段,具有显著的疗效。根据中医的观点,要想有效治疗面瘫,首先要清除风寒,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调节经脉功效成分的中草药,从而减轻症状。
针刺疗法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刺,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厚的实践经验。针灸治疗被视作治疗面瘫的主要方式,目前已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师会利用半刺法和透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风寒证),并以面神经功能的等级(H-B)和面部残疾指数(FDI)的水准评估效果。结果显示,在面瘫早期,应尽量使用较轻的刺灸方法,选择的面部穴位较少,刺激的强度适中,只需要刺破皮肤就行。此过程有助于快速缓解局部的水肿压力,有助于面神经的康复。巨刺法是指机体一侧有病,选取对侧经穴治疗的一种针刺方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周围性面瘫患者由于患侧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导致组织与淋巴结普遍处于病变状态,难以有效激发经络活力,阻碍淋巴循环;而健侧肌肉与淋巴结的活跃程度较高,更易于受到刺激,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消退,并助力病变肌肉与淋巴结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此外,鉴于经络之间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特点,巨刺法可广泛应用于治疗病变肌肉与淋巴结。在非急性期,宜采用更为精准的针灸手法,并加大面部选穴的频率。而在康复阶段,则应注重针刺疗法的平衡与协调,以补充与排泄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病情恢复。
刮痧疗法
刮痧主要是利用刮痧器械对患者的脸部进行清洁,以推动周边组织的血液流动,从而起到活化血液、消除瘀血,并产生新鲜血液的效果。同时,刮痧在调整免疫系统、推动血液流动、支撑肌肉细胞的再生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通过运用特定的技巧,可以让施术区域的经络和气血对皮肤产生影响,从而实现补充虚弱、排除湿气的目标。使用温灸刮痧疗法,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风寒症状。将点燃的灸条放入刮痧罐中,准备进行温灸刮痧;从患者的病灶开始,沿着经络进行温刮;把刮痧与艾灸相结合,对身体的某些区域进行多次刮拭,以实现温通经络、驱除寒气、促进血液流通的目的。亦可运用针刺疗法和走罐刮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面肌的紧绷感,降低水肿程度,同时能优化颈面部的血液和淋巴系统的流通,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合多种功能的综合治疗方法。其利用微创手段,把可吸收线放入人体的特定经络位置持续进行刺激,达到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补充虚弱、泻除实质的效果。此外,穴位埋线疗法具有取穴简单、疗效突出、显著减少治疗周期、便利高效、疼痛轻微、成本低廉等特性,能够帮助其节约时间和花费,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灸法
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步骤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闭眼”、“抬眉”、“祛风”、“正嘴”。
闭眼
主要是对睛明穴、巨髎穴、颊车穴等穴位进行治疗。其中,睛明穴作为该过程的核心穴位,具备一定的抗面瘫功效。由于在进行针灸操作时,要将眼睛紧闭,所以命名为“闭眼”。巨髎穴、颊车穴均隶属于手阳明经,能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元气的
恢复。
抬眉
主要对阳白穴、瞳子髎穴、攒竹穴等穴位施行针灸。其中,阳白穴是该过程的核心穴位,位于眉毛的正中上方,通过针灸可有效推动面部经络的流通。针灸攒竹穴、瞳子髎穴等穴位,不仅能够实现闭眼的功能,还能刺激太阳经的经络,消除多余的邪气,从而推动面部经络的流通。
祛风
主要风池穴、丝竹空穴、头维穴以及其他穴位施行针灸。其中,风池穴被视为该过程的核心穴位,不仅可以消除外界的风,还可以清理内部的风热,所以称为“祛风”。 持续刺激丝竹空穴,可促使经络恢复活力;头维穴、大迎穴等穴位对保证患者脸部阳明经的气血循环至关重要。
正嘴
此步骤的核心穴位包括承浆穴和人中穴,具体治疗方式应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单一或多个穴位,从而调整人体的任脉和督脉,进而矫正嘴角歪斜。另外,像地仓穴、下关穴此类辅助穴位,除有助于矫正嘴角歪斜,还因为都属于阳明经,可以推动阳明经的气血更有效地循环,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穴位注射疗法
近年来,穴位注射疗法越来越普遍应用于周围性面瘫。该疗法又称为“水针疗法”,核心原理是将针、药、穴这三种要素相互融合,利用注射的手段对局部病灶进行治疗。针对早期和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采取穴位注射的方式,常常会使用一些能够活血化瘀的药品,如红花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及能补充营养的药品,如维生素B12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缩短康复期,还能降低面瘫的后遗症风险。穴位注射作为一种融合针灸和药品的医学手段,能够有效平衡阴阳之力,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穴位注射治疗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病理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它在临床的普及。
按摩疗法
按摩作为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式,中医师凭借精确的手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有效减轻面瘫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品质。在采取按摩疗法治疗面瘫时,中医师会用双手交替擦拭患者眼睛四周,目的是通过刺激眼部四周的穴位,缓解眼部肌肉的紧绷感,推动面部神经的血液流动。在擦拭的时候,中医师会依照患者的实际需求,调整力度和速度,确保既可以实现治疗目标,又不会引起患者不适。此外,中医师还会使用食指的螺旋形表面,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按压,能够深入到面部肌肉的深层组织,有效刺激面部神经,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面瘫,中医强调全方位的调节与分类治疗,采取如中药治疗、针刺疗法、刮痧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灸法、穴位注射、按摩疗法等多种方法,以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系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