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 法海霞 王玉娟 陈琰 盛佳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有效促进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个性化护理;心功能;负性情绪;自护能力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2],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极高,对患者危害极大,可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冠心病属于慢性病,病程较长,且治疗较为困难,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其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部分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在给予其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66~88岁,平均年龄(73.25±2.31)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7~90岁,平均年龄(74.11±2.5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临床资料完善;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全身性感染;合并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临床资料不完善;对本研究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专科护理,加强病情监测,给予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
(1)成立个性化护理小组:由资深护士长、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和专责护士组成护理小组,护士长在团队中负责策划和更新护理方案,监督整个护理流程实施。主治医师提供必要的医学指导,解答患者疾病治疗疑问。责任护士具体执行护理计划并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为了保证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效果,定期组织培训与考核活动,提高小组成员护理能力,确保患者接受优质的护理服务。
(2)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第一,健康知识护理。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发生原因、病理机制、对人体循环系统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增强其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第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使用患者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疾病治疗过程及预后,增强其治疗信心。动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其心理支持,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理解患者的状况,积极参与到护理过程中,通过沟通陪伴安抚患者。第三,个性化饮食指导。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和具体病情,指导其饮食应均衡且营养丰富,建议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肉等。在此基础上,对每位患者的饮食内容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膳食计划既适应个人喜好,也符合健康需求。出院前给予患者一对一宣教,详细解释药物服用方法,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服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主要观察左心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2)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负性情绪。(3)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每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4)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进行评估。(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6)比较两组遵医行为:采用科室自制问卷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评估,每个指标0~10分,分数越高则遵医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6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遵医行为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该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4]。患者会表现出胸闷胸痛症状,活动时症状加重。老年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一,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临床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个性化护理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担当小组成员,同时加强对成员的培训与考核,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个性化护理方案能够确保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健康知识护理有助于使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及护理依从性,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使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保障护理效果;饮食护理则能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使其营养均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应对疾病[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可有效促进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周芳.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9):181-183.
[2]曹春晖,鲁红娥,王小芳,等.目标化路径护理结合格林健康指导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7):2460-2463.
[3]秦海红,尹姣,王娟,等.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9):1471-1472.
[4]黄小娇.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冠心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9):75-77.
[5]陆文星.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护理中对患者疗效的改善作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2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