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

作者: 陈琰 周晓菲 盛佳 法海霞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肌力、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护理;术后偏瘫;肢体康复;生活质量

重型颅脑损伤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1~2],主要由交通事故或高空坠落所致,病情十分危急,死亡率较高。当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3~4]。但术后患者易出现肢体偏瘫,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此,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3.25±2.11)岁;偏瘫部位为左侧20例,右侧2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4.26±2.48)岁;偏瘫部位为左侧19例,右侧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护士需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通过持续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充分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注意其情绪变化。根据患者个性和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心理指导,指导其掌握放松技巧、情绪管理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减轻焦虑不安,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为身体康复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表现出的积极行为和态度要给予正面反馈和鼓励,同时积极肯定患者对康复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和担忧应耐心解答,提供正面且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此外,护士还应关注家属心理状态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与支持,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颅脑损伤及肢体偏瘫的病理机制,以便患者更好地理解其健康状况。向患者详细介绍影响肢体偏瘫康复的多种因素,如生活方式、营养摄入、定期体力活动、药物治疗等,使患者清楚地认识到康复过程中的潜在挑战和应对策略。强调患者自觉配合康复的重要性,指导其坚持用药,参与定期康复练习,主动反馈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同时,指导患者如何有效预防干扰康复的因素,如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加强慢性病管理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1)康复初期阶段:患者通常处于昏迷或半昏迷状态,意识并未完全恢复。这一时期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患者维持适当体位,降低其肢体僵硬和褥疮风险。例如,可以定期调整患者躺姿,确保髋关节处于自然位置;轻柔地移动患者四肢,如抬高手肘保持90°弯曲状态,踝关节背伸展90°,并轻轻地进行膝关节外旋或内旋活动,预防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上述动作每组重复5次,每次3 min,并注意力度和频率,以免造成患者不适或伤害。

(2)康复中期:随着患者状态稳定,意识逐渐恢复,康复训练可以逐步增加活动量。此时,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基本的主动运动训练,如缓慢翻身运动、尝试使用坐便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此外,护士可以利用正常的手活动带动患者进行更多肢体运动,如手臂外伸、内收与前屈等,每组动作重复20次,每次3 min,提高患者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康复后期:患者身体状况已大幅度改善,可以开始进行更为复杂和要求更高的训练。例如,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练习床上坐起,先从侧卧位开始,利用健侧前肢支撑身体,缓慢移动至床边,此时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根据患者能力和身体反应调整训练强度,若其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在恢复期,患者已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更多自主性训练,如通过移动桌椅完成站立练习,或利用扶手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锻炼上肢力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患者能够缓慢走动后,可以开始进行更细致的手部训练,如抓取小物件,恢复手部灵活性和握力。此外,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并给予适合患者身体状况的饮食建议,促进其身体机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MRC- Score评估患者肌力状况, ADL [5]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6]评估,每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3)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7]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肌力、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可挽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但术后容易出现肢体偏瘫,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进而影响其治疗护理依从性,导致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不佳。为了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提高康复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

早期康复护理从患者昏迷状态时开始,护理人员帮助其调整体位,保持一定的舒适度,同时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以免肢体僵硬。稳定期患者苏醒时,护理人员帮助其在床上开展主动训练,逐步恢复各项肢体功能。恢复期,患者在护理人员帮助下通过桌椅进行行走训练或上下楼训练,同时加强手部功能训练,逐步使肢体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使其补充机体所需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肌力、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施婷婷.全方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慢性脑积水患者预后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1,22(12):1887-1888,1891.

[2]马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7):237,239.

[3]李艳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7):200-202.

[4]彭晓婕,江振强,欧慧慧.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实施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54-255.

[5]罗绍芳,罗满秀,彭惠.早期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早期功能练习配合高压氧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203-205.

[6]孙雨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4):146,184.

[7]郭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2):97-9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