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源性损伤可致肌力下降
作者: 杨凯铭外伤导致的肌力下降分为神经源性和肌源性两种类型。神经源性损伤主要影响中枢和周围神经,导致随意肌功能下降;肌源性损伤直接作用于肌肉纤维,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在治疗上,需要根据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康复策略。对于神经源性损伤,可通过电刺激和功能训练来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对于肌源性损伤,需要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运动和营养支持来促进肌肉纤维的修复和增强肌肉力量。
案例介绍
相关病历资料
2022年7月1日16:00左右,潘某骑人力三轮车时遭遇交通事故,造成左上肢皮肤撕脱、创口出血,并出现剧烈疼痛、肢体畸形和异常活动。事故后,潘某被送往医院救治,后病情稳定。
相关客观检查
(1)专科检查:左前臂遭受严重脱套伤,皮肤和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有活动性出血和骨折端异常活动,远端尺桡动脉搏动减弱,血运和指端感觉减退。
(2)影像学提示:左肱骨遭受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明显分离,伴随关节脱位。周围软组织遭受破损,出现肿胀。此外,左肘关节发生脱位,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也出现骨折。
(3)入院后,患者接受了全面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清创、左肱骨骨折内固定、肘关节复位、外固定支架安装、肱二头肌腱修复、上肢切开减张及撕脱皮肤回植术。术后,患者接受了针对性的支持治疗,以促进恢复。
(4)2022年7月30日,患者出院时的诊断为:左上肢遭受严重脱套伤,左肱骨发生粉碎性骨折,肘关节出现脱位,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骨折,同时左上臂和前臂的屈伸肌肉遭受毁损。
(5)2023年11月30日,患者接受手术移除内固定物。体检发现左前臂有大面积愈合手术创面和明显的畸形,左肘屈曲活动受限,手腕被动活动受限,1~5指伸屈活动受限,前臂肢体感觉麻木。
病情讨论
肌力是指肌肉做最大随意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肌源性损害是指原发于肌肉组织的病变,多因疾病或外伤等因素所致。在本案例中,患者左上肢遭受严重碾挫伤,导致大量肌肉软组织挫灭、毁损,进而引起肌肉体积减小和功能下降,符合肌源性损害的特点。虽然肌电图检查结果排除了神经源性损害,但患者左上肢仍遗留大量肌肉软组织缺损、瘢痕形成和组织粘连,导致上肢各关节被动活动功能部分受限,整体肌力仅为3级。这些后遗症对其日常生活及活动造成显著影响。
肌源性损伤对肌力的影响
肌源性损伤直接影响肌肉本身,包括肌肉纤维的变性和坏死,导致肌肉质量和体积减小,肌肉力量下降。这种损伤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极大的困难,无法完成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提重物、握持物品或长时间站立等。
结束语
肌源性损伤是肌肉损伤的一种类型,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了解肌源性损伤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肌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肌肉的过度使用,正确进行体育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预防肌源性损伤。一旦发生肌源性损伤,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与康复训练,以加速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预防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