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二孔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宁绍东
摘要:目的 观察胸腔镜二孔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实施开胸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胸腔镜二孔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病情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h、24h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病情改善率为97.37%,常规组病情改善率为9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常规组的18.42%(P<0.05)。结论 胸腔镜二孔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较快康复,提高病情改善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镜二孔法;疼痛;术中出血量;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为临床常见病,空气异常进入胸膜腔内,患者肺实质损伤,肺表层小气泡破裂,胸膜腔内出现肺部疾病[1]。若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开胸手术为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2]。但是由于开胸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恢复速度较慢,临床应用安全性不佳。伴随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胸腔镜技术逐渐在临床中得到推广。胸腔镜二孔法治疗可在小切口下满足手术视野需求,缩短切口长度,也是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3]。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胸腔镜二孔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各38例。试验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3.32±6.17)岁。常规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04±6.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标准,患者具有气促、胸闷及胸痛的临床症状;单侧气胸;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手术或麻醉禁忌证;合并肺部肿瘤、胸腔积液;肝肾功能异常;智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者听力障碍。
1.2 手术方案
常规组实施开胸手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于第5根肋间作25 cm长切口,切开胸壁各层肌肉,缝扎肺大泡,剥除纤维板,在第7肋间放置胸腔引流管。
试验组实施胸腔镜二孔法治疗。帮助患者取侧位,给予其双腔气管插管联合静脉复合麻醉;顺着胸壁向下的第7根肋间作2~3 cm切口,放置电视胸腔镜;利用电视胸腔镜在腋前线第3根肋骨、第5根肋骨间作手术切口,双腔插管,分别做观察孔、操作孔;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找到肺大泡漏气位置、胸腔黏连位置,利用电凝钩给予分离,在分离期间做好止血工作。切除肺叶组织,且检测患者肺部漏气、活动能力、出血情况,在两孔处放置胸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病情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VAS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经胸片检查气胸消失;好转,X线检查气胸症状改善,临床体征、症状好转;无效,症状无显著改善,或者症状加重[5]。病情改善=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相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病情改善率比较
试验组病情改善率为97.37%,常规组病情改善率为9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常规组的18.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自发性气胸为胸外科常见疾病类型,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常见诱发原因为肺尖部肺大疱破裂;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常见诱发原因为阻塞性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造成的肺大疱破裂,老年男性患者居多[6]。外科手术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式,手术指征主要有气胸反复发作、初次发作且引流治疗1周后依然漏气、影像学检查确定有肺大疱或张力性气胸、血胸。开胸手术可有效治疗自发性气胸,改善患者临床症状[7]。但是开胸手术的切口较大,患者术后易于出现各类并发症,恢复时间较长,临床应用效果受限。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患者住院时间较短且恢复速度较快等特点[8]。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胸腔镜技术逐渐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说明胸腔镜二孔法治疗效果显著。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切口较小,术中不需要小胸撑,可预防肋间神经损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9]。胸腔镜手术中观察孔切口通常选择腋后线第9肋间,可通过叩诊明确膈肌位置,预防胸腔镜置入对肋间造成的伤害[10]。相比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手术中切口更小,处于腋下位置,符合患者美观需求,对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有益。
胸腔镜具有放大功能,可在小切口下满足手术视野需求,预防盲区操作,降低患者手术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胸腔镜二孔法可在手术准确定位,围术期患者膜样粘连以钝性或电凝钩分离,条索样粘连多选择滋养血管,使用超声刀近远端小切口实施切断、止血处理[12]。针对发生游离粘连的患者,术中需要注意适当保持张力,进而全面暴露组织间隙,精细操作,预防电凝钩、超声刀对肺脏层造成伤害,这也是降低患者术后肺玻璃面出血、漏气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情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相比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胸腔镜二孔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说明胸腔镜二孔法治疗效果更显著。
但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合理选择切口。观察孔通常处于腋后线第9肋间,若患者为矮胖体型,则可以偏上1~2肋间,通过叩诊确定膈肌位置,预防Trocar放置期间对膈肌的伤害。操作孔处于腋前线第4肋间,切口3 cm,且置入切口保护套,预防器械进出期间对患者肋间的伤害。(2)分离胸膜腔粘连。膜样粘连可以应用钝性或电凝钩分离,条索样粘连多有滋养血管,用超声刀近远端慢烧后切断处理,止血效果较好。在游离粘连期间,适当保持张力,进而展现组织间隙,预防电凝钩和超声刀对肺脏层胸膜的伤害,避免术后肺剥离面出血、漏气。在分离胸顶部和接近上下腔静脉表面黏连期间,需要特别注意小心操作,确保手术视野充足和精细操作。(3)病灶的定位。肺大疱多处于肺尖部,以术前高分辨CT与术中镜下探查。但是若病变位置较小或者处于叶裂间和膈面,或者气胸为表面局部较小的炎症斑块破裂造成,则会增加手术中定位的困难系数,这种情况下可以配合胸腔注水缓慢膨肺的方法确定手术靶区,预防遗漏问题造成后期气胸复发。
综上所述, 胸腔镜二孔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较快康复,提高病情改善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杨忠强.单操作孔胸腔镜与三维电视技术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43(22):2140-2143.
[2]钱雪鹏.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0):50-52.
[3]许可,熊荣生,冯晓延,等.单孔胸腔镜手术后不留置胸管治疗年轻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22,17(5):597-599,626.
[4]张红旗.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研究[J].大医生,2022,7(18):44-46.
[5]冯喆,高继东,郑明非,等.电视胸腔镜不同操作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2,43(3):273-277.
[6]周金山,廖志振.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病人及对疼痛评分影响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5):50-52.
[7]马志坤.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5):67-70.
[8]徐自明,张世伟.单孔法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J].系统医学,2020,5(23):95-97.
[9]关国印.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6):
39-40.
[10]张健.单孔法、双孔法及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青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对比[J].心理月刊,2020,15(13):148.
[11]钟强.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当代医学,2020,26(13):98-100.
[12]洪亮.对比分析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J].当代医学,2020,26(1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