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内麻点对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 陈能 吕燃 罗明辉 王雄庆 杨鲜梅 胡烨茜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内麻点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拟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围手术期,对照组使用多模式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内麻点,比较两组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4h、48h、36h试验组VAS疼痛评分更低,Charnley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术后镇痛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内麻点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具有较高的镇痛满意度。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针刺内麻点;疼痛感;功能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严重髋部疾病的常见术式。随着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当前提倡践行无痛化管理理念,优化镇痛已成为国内专家共识 [1]。目前THA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主要是以药物为主的多模式镇痛,然而多种药物使用可能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风险,且部分患者镇痛效果不理想,无法术后镇痛及加速康复需求。若THA术后早期疼痛感过于剧烈,将会严重影响患者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内麻点位于小腿内侧,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约 0.5 寸处,类似于针灸学记载的“中都”穴位置,早在 1977 年国内已有关于针刺内麻点用于骨科针麻手术的研究 [2],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研究者应用于各类手术的术后镇痛中。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内麻点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拟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男7例,女33例;平均年龄(70.43±10.40)岁;患侧为左侧18例,右侧2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3例,股骨颈骨折10例。对照组:男8例,女32例;平均年龄(71.85±7.34)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2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2例,股骨颈骨折8例。两组性别、年龄、患侧、病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第一诊断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参照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者完成手术,均采取后外侧入路,使用陶瓷聚乙烯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围手术期采用同样的护理方案,采用视频法宣教联合回授法进行术后功能康复指导 [3],确保手术情况的一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多模式镇痛。术中使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2 d内静脉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2次/d,然后改为口服NSAIDs,2次/d,术后当天开始在患者前胸上部皮肤完好处贴上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使用1贴。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内麻点疗法。内麻点位于小腿内侧,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 0.5 寸处。常规消毒双侧内麻点皮肤,术者站针刺侧,右手持针与皮肤垂直进针约 35 mm 深,针感放射至足,或5个足趾同时有微屈状即可,术后返回病房即进行针刺内麻点,每次留针 30 min,每 24 h 针刺1次,至术后第 3 天。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 h、4 h、24 h、48 h、36 h静息时的 VAS疼痛评分。
(2)比较两组镇痛满意程度:I级为十分满意,II级为满意,III级为一般,Ⅳ级为不满意。满意率为I级和II级所占百分比。
(3)比较两组 髋关节功能:于术后24 h、48 h、36 h采用Charnley评分 [4]评估,包括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3项,每项分6级,0分为最差,18分为最好。
(4)比较两组安全性:统计断针、折针、血肿、晕针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进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先进行方齐性F检验,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2 h、4 h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48 h、36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镇痛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术后镇痛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Charnley评分比较
试验组术后24 h、48 h、36 h的Charnl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6 两组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围术期未出现断针、折针、血肿、晕针等不良事件。
3讨论
对于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或术后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股骨颈骨折患者,THA是首选治疗方法[5~6],然而THA术后会出现剧烈疼痛, 影响患者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甚至导致恐动症,影响整体治疗效果[7]。随着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普及,THA术后多模式镇痛管理在临床中有着广泛应用,周围神经阻滞及持续硬膜外镇痛被认为是THA术后镇痛的主要方式,但这两类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8]。目前,我国关于THA术后术后镇痛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内麻点作为一个良好的镇痛穴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9]。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术后24 h、48 h、36 h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术后针刺内麻点能有效减轻THA术后患者早期疼痛。针刺能够使机体内促吗啡样物质释放增加,升高外周血及脑内阿片肽含量,提高镇痛效应[10]。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看,试验组术后24 h、48 h、36 h的Charnle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术后针刺内麻点能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康复。
内麻点位于消退内侧,是一个与下肢功能密切相关的穴位[11~12]。对这一穴位进行刺激,能够增强相关肌肉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活性,从而促进髋部血液循环,减轻术后肢体肿胀和淤血,为肢体功能恢复奠定基础[13~14];疼痛为限制患者术后活动的主要障碍,内麻点针刺后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髋关节功能恢
复[15~16]。同时,针刺内麻点能够刺激相关神经末梢,增强神经活性,进而影响髋关节周围肌肉、关节囊等组织,增大髋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改善[17~18]。从两组术后镇痛满意度上看,试验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多模式镇痛有着协同镇痛效果,可通过不同机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满足患者术后镇痛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镇痛满意度[19]。
综上所述,针刺内麻点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具有较高的镇痛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艳,陈佳丽,宁宁,等.加速康复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预康复最佳证据总结[J].华西医学,2022,37(10):1517-1523.
[2]远利锋.针刺内麻点联合化瘀消痛汤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20):3483-3485.
[3]陈能,李云,王雄庆,等.Teach-back联合视频宣教法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12):16-19.
[4]尹萍,张文香,肖凤莲.优质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6):85-86.
[5]黄常盛,吕正涛,徐敏铭.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20):4997-5000.
[6]朱锦忠,徐洲发,肖智青,等.针刺内麻点联合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VAS疼痛评分及IL-6含量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8):10-12
[7]董玉鹏,尚美妍,曾森炎,等.基于筋骨并重理论DAA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3):182-185.
[8]刘丁玮,韦财,曾进强,等.直接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5):178-181.
[9]姚孟轩,霍佳,魏聪聪,等.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多模式疼痛管理[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6(6):370-375.
[10]莫俊英,欧阳建安,罗鹏.疼痛管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评分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4):147-150.
[11]杨敏,严春文,邢叶红,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转归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5):87-92,104.
[12]周晓丽,张丽娟,王敏,等.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术后疼痛及睡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2):258-260.
[13]管建豪.电针内麻点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
[14]邓亚南,潘小妮,刘鑫,等.针刺与腰丛神经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比较[J].陕西中医,2022,43(10):1455-1458.
[15]石鹏,白淑娟,赵坤,等.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70-73.
[16]杨晓鹏,李金凤,张永俊,等.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1):226-229.
[17]陈海青,陶云英,黄燕萍.针刺联合隔药饼电子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4):15-18.
[18]刘怀阳.针刺疗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3.
[19]孙钰,杨利学,谭龙旺,等.中医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1,27(8):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