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作者: 辛跃 郑焕辉
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型椎间盘突出应用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80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采取经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研究组采取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ODI指数、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5.00%,高于参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VAS疼痛评分与ODI指数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参照组的20.00%(P<0.05)。结论 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游离型椎间盘突出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势,患者术后康复快,整体疗效高。
关键词: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游离型椎间盘突出(LDH)是指椎间盘组织向椎管内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或牵拉的病理状态,主要原因包括椎间盘退变、损伤或损伤、椎管狭窄等。该病在临床上常见,其严重程度和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典型症状包括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无力等[1],临床确诊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MRI、CT)以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2]。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如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疼痛和症状,促进患者康复[3]。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症状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等手术方式缓解神经根压迫[4]。本研究旨在探讨游离型椎间盘突出应用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80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9.82±4.08)岁。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59.84±4.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能够正常沟通交流;具有手术指征;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病变;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腰椎椎管狭窄。
1.2 方法
1.2.1 参照组采取经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患者处于躺平俯卧位,经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通过透视定位确定手术部位。在椎间隙水平线上标记手术切口,切口位于距正中线
2 cm处、向下平行椎弓根线2 cm的位置,切口3~4 cm长。经过皮肤、皮下组织和后纵韧带的分层切开,暴露出椎间隙,利用X线透视或显微镜下确认手术部位,用钝性器械将椎间隙扩张器逐层植入,逐渐扩张椎间隙。在椎间隙充分扩张后,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髓核摘除,切开椎间盘前纵韧带,将其暴露出来,使用器械将椎间盘韧带和髓核组织切除清理干净,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髓核摘除完毕后,仔细检查手术区域,确保没有残留的髓核碎片或其他异物,将椎间隙扩张器逐层取出,关闭切口后缝合皮肤,覆盖敷料,固定患者。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并进行康复训练,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影响手术效果,定期复查,确保康复情况良好。
1.2.2 研究组采取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患者呈俯卧位,经消毒铺巾后,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将患者定位于X射线透视下,确定手术部位。在椎弓根与棘突之间的皮肤上标记出手术切口位置,切口位于距椎弓根边缘1.5~2.0 cm处,约
2 cm长,通过椎弓根下突切口,依次穿刺经过棘间韧带、黄韧带及椎弓根下的软组织,直达椎间盘所在的部位。在穿刺过程中,利用X射线透视或导航仪辅助,确保穿刺器沿着理想的路径进入椎间盘。穿刺到达目标位置后,逐步扩张穿刺通道,使其足够容纳内镜和其他手术器械的引入。通过内镜观察,定位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并确认神经根受压情况。使用微创手术器械,在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上进行切除或切割,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在完成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后,仔细检查手术区域,确保没有残留的碎片或其他异常组织。检查完毕后,缓慢撤出内镜和其他手术器械,逐步关闭切口。对切口进行缝合或贴合伤口敷料,并固定患者。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并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定期复查,确保术后疗效和康复情况良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优,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活动功能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得到有效减轻或消失,神经根受压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良,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水平,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有所缓解,神经根受压情况有所改善;差,经过治疗无任何变化。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例数×100.00%。(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剧烈。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功能障碍情况,分数越高说明功能障碍越严重。(3)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5.00%,高于参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比较
研究组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参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UBE治疗游离型椎间盘突出采用微创技术,仅需较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切口更小、损伤程度更轻、术后恢复更快[5]。UBE手术操作通过内镜,可在较少的组织损伤下完成,更加精准地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有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6]。内镜技术提供了高清晰度的视野,使医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手术区域,准确定位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压迫神经根的情况,从而更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7]。由于切口小、操作精细,UBE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风险更低[8]。微创手术减轻了组织损伤和术后炎症反应,因此术后疼痛程度较传统手术更轻,患者术后痛苦减少,康复速度更快[9]。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明显加快,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10]。此外,内镜技术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随时进行术中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5.00%,高于参照组的75.00%(P<0.05)。UBE具有更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角度,能够充分清除椎间盘突出物,解除神经根压迫,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参照组(P<0.05)。由于UBE技术操作微创,对椎间盘突出的清除更彻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脊柱功能。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
(P<0.05)。这是由于UBE技术操作微创,术中组织损伤少,出血量减少,手术操作时间缩短,术后康复快,从而减少了住院时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参照组的20.00%(P<0.05)。这是由于UBE技术操作微创,术中组织损伤少,能够更准确地避开周围重要结构,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2]。
综上所述,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整体疗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冯传奇,裴付来,黄昌佳.BEIS通道技术在髓核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3,25(6):698-701.
[2]周劲松,李业成.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3,12(4):290-295.
[3]李海东,朱新红,闵继康,等.双镜双通道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J].脊柱外科杂志,2023,21(2):73-77.
[4]李毅力,王申,白玉,等.应用可视化椎弓根有限切除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23,35(3):68-72.
[5]张智,刘元彬,郑佳状,等.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向上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3,12(1):76-79.
[6]李鹏,李想,马琳,等.3D打印技术辅助全脊柱内镜精准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38(1):25-29.
[7]李光旭,周荣,马健,等.可视内镜联合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18):3089-3094.
[8]宋坤锋,周红刚,杨贺军,等.单边双通道与全可视内镜技术应用于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的短期疗效对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22,43(17):13-17.
[9]林志勇,肖隆艺,邓睿,等.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高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22,41(11):49-53.
[10]赵子豪,李雪城,李建军,等.单侧双通道内镜与经通道显微镜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1,44(5):341-345.
[11]李道友,滕红林,林超伟,等.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可视化骨凿切除部分椎弓根上缘治疗极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J].脊柱外科杂志,2020,18(5):310-314.
[12]刘建民,许卫兵,杨东方.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7):679-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