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护理模式联合互联网健康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 义小凤摘要:目的 观察5A护理模式联合互联网健康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依据单双数抽签分组,单数为实验组(n=40,予以5A护理模式联合互联网健康管理),双数为参照组(n=40,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FEV1、FVC高于参照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5A护理模式联合互联网健康管理可有效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A护理模式;互联网健康管理;肺功能;自我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病死率较高。患者常表现咳嗽、咳痰(痰量多为浓痰或粘液性痰)、喘息加重、气短及呼吸困难等,随着疾病进展,可引起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出现全身各系统并发症[1~2]。慢阻肺病程长,患者需长期接受医疗干预,而护理的延续性、科学性与患者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是目前临床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3]。5A护理模式包括评估、建议、达成共识、帮助、随访5大环节,于癌症、戒烟管理等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互联网健康管理是将互联网为主体,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干预等医疗健康服务[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5A护理模式联合互联网健康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依据单双数抽签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2021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中疾病诊断标准[5];年龄45~80岁;均具备操作智能手机的能力;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咯血、心肌梗死或肺栓塞或肿瘤;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1.2.1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医生依据患者病情改变下达医嘱,护士遵医嘱对症处理,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保持病房通风,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定期予以心理护理、生活指导。
1.2.2 实验组予以5A护理模式护理
(1)评估:入院时充分评估患者疾病情况,了解其身体状况、认知水平等基础信息,并明确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需求,制定合理、科学性的看护目标。
(2)建议: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等系统性健康教育,使其对疾病具备充分了解,增强治疗信心,并引导其积极康复训练。
(3)达成共识:了解患者日常兴趣爱好、日常需求等,以此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目标,并每日督促患者完成目标。
(4)协助:开始进行训练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并对训练计划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循序渐进、适度适量为训练原则,嘱患者按时训练;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进一步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行指导。
(5)随访:组建随访小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告知患者复诊时间,还可进行上门随访,了解患者在训练期间所遇问题、困难,并根据周围环境、恢复状况调整训练计划,强调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肺康复训练,嘱患者头部下垂,两腿呈伸直状态,增加心肺贮备能力、气道廓清能力。利用机械、物理等形式,定期扣拍患者背部、体位引流等。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呼吸控制等训练。
(6)互联网健康管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沟通,经过双方同意后建立患者电子档案,并组建微信群聊,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加上病友之间的互相鼓励,让患者感受到集体治疗的核心精神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实现智能化的随访管理。护理人员需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疑问。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气要温柔,叮嘱患者在群聊内积极说明自己的健康状况。护士可以选取照片及视频等进行说明,对患者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将有关慢阻肺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放平台内,增强患者对疾病认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肺功能:观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2)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评估,包括症状管理、情绪管理、自我效能管理3个维度,包括避免接触刺激因素、疫苗接种、长期规律服用长效吸入药、防寒保暖、注意改善营养、积极运动锻炼等6个项目。总分50分,分值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QOL)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FEV1、FVC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暂不明确,多认为与环境污染、吸烟密切联系,可出现肺部顺应性下降、肺气肿并伴有肺部过度膨胀,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引起呼吸衰竭。慢阻肺伴呼吸性衰竭患者呼吸道症状更为明显,日常生活活动受限,严重降低生活质量。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治疗COPD的手段较多,但病依旧存在不可逆、无法治愈的问题,经确诊的患者需终身治疗。
5A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标准化的护理模式,护理核心思想为“以病人为中心,融入医疗、护理、管理、教育、社会”,在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6]。互联网健康管理是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管理方式,更好地监测患者健康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FEV1、FVC高于参照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5A护理模式由评估、建议、达成共识、帮助、随访5大部分组成,通过全方面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真实需求、所处环境,结合患者自我意愿予以信息支持、康复训练指导等,并制定个性化的肺功能康复训练,使患者长期受益,促进康复。同时,它强调尊重患者,倡导“周到、文明、安全、礼貌、家庭式”等服务理念,重视医护个体的专业技能、护理水平,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互联网健康管理的优势在于普及性、便捷性,患者可随时获取相关信息,不受传统医疗制度限制。
综上所述,5A护理模式联合互联网健康管理可有效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改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新,张栖,张民.5A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3):35-38.
[2]崔静,韦静,郝晓瑞.基于5A护理模式的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0):146-149.
[3]郭清洁,王志伟,侯欣.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7):973-974.
[4]李慧,龚瑶,罗少亚.基于“5A”护理模式制定的肺康复训练指导方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3):4399-4402.
[5]梁振宇,陈荣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21年修订版)修订历程及思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65-166.
[6]龚蕊,王伟,李存.基于微信平台的5A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5):11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