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作者: 贾佳艺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相关指标、负性情绪、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Lysholm、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缩短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综合护理;手术治疗;患肢肿胀康复;满意度
胫腓骨骨折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胫骨和腓骨骨折,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然而,术后部分患者由于胫腓骨骨折局部血液供应不佳、手术后固定时间长、术后康复缓慢等原因,容易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生存质量[1]。综合护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模式,是指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由医务人员实行全程、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方式,可以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25例。常规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50.78±1.56)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3.47±1.20) d。实验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46~56岁,平均年龄(51.18±1.38)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44±1.31)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通过症状表现及X线片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意识清醒,病情稳定;智力正常,依从性好,能配合治疗和随访;与手术指征相符,并接受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病历资料完整;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胫腓骨陈旧性骨折;伴有重度心、肾、肺等脏器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密切关注生命体征,予以饮食、用药、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1.2.2 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
(1)组建护理团队:组成人员包括1名护士长、6名高年资护士、1名康复医师、1名骨科主治医师以及1名临床营养师。护士长担任组长,定期组织团队人员进行胫腓骨骨折专业知识的培训,以病因、治疗、护理、康复护理、注意事项等为主要内容,并确定所有人员的工作职责。
(2)术前护理:第一,护士长创建患者微信交流群。第二,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心理状态等,针对评估结果建立护理方案。第三,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并发放相关护理手册,播放康复锻炼的视频,保证患者把握术后康复重点。第四,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干预,并介绍康复及预后良好的病例,增强患者的自信。
(3)术中护理:明确患者的手术时间后,制定术中跟踪计划。记录患者的病情特征、手术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和手术室护理人员认真交接,从而确保转诊、手术、复苏工作的有序开展。
(4)术后护理:第一,术后,护理人员及时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交接病情,掌握患者的手术状况,注意查看患者术后伤口状况,若有渗血、肢端血运、发热、肿胀等问题,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对于术中关键指标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应急措施,保证护理工作的整体性。第二,饮食干预。掌握患者的膳食喜好,与营养师共同建立饮食计划,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促进术后尽早康复。第三,疼痛护理。做好患肢保暖,评估疼痛状况,引导患者保持舒适、正确体位。针对轻度疼痛者,可采取转移注意力、播放轻音乐等方式减轻疼痛程度;针对重度疼痛患者,则应严格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第四,康复锻炼。掌握患者的康复进程、锻炼强度和频次,评估康复锻炼效果,监督患者每天按时锻炼。术后首天,指导患者开展患肢等长收缩训练,2~3组/ d,50~100次/组,以不感肌肉劳累为宜。术后次日,增加健侧肢体主动锻炼。术后1周,增加足趾抗阻及踝关节屈伸锻炼。
(5)出院后护理:第一,出院前,根据患者病情建立合理的康复方案,保证患者充分掌握康复锻炼的要领。第二,采用微信或电话方式,每15 d对患者随访1次,督促其坚持锻炼。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提供专业性解答。第三,了解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情况,适当调整康复方案。保证康复全过程的专业指导,嘱患者每月按时复查。两组患者均护理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总分0~100分,包括非常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50~79分)和不满意(0~49分),总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2)比较两组住院情况:监测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分值越高,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4)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比较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实验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Lysholm、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骨折类型,临床主要行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早期,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机体恢复。常规护理方式缺乏护理针对性,无法适应该类患者对患肢锻炼的需求[3]。综合护理则是建立在常规护理之上的护理模式,具有动态性、连续性等优点,可以保证患者在恢复的全过程中都有专业性的指导,直到痊愈为止。
研究表明,综合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显著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Lysholm、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的实施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具有积极影响。
综合护理是一种全过程、无缝隙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可充分掌握患者情况,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通过增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手术后的恢复训练、加强营养和疼痛干预等,可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和不良情绪,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阻止肌肉的收缩,加速功能恢复,缩短病程[5]。综合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十分关注,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分享康复病例、组织同伴交流等方法,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也更高。此外,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加强日常生活能力[6]。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缩短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进程,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潘丽花,屈芸芸,李英.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名医,2023,(16):114-116.
[2]钟亚琼.舒适护理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在胫腓骨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3,17(1):38-40,50.
[3]傅啊兰,傅咏梅.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6):294-295.
[4]韩月,王丽,王海棠.渐进式抗阻与肌肉放松训练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骨骼康复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4):159-162.
[5]朱春华,杨天宇,冯慧.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1):228-230.
[6]陈杰.综合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3):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