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韩秋兰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Α组实施常规护理,Β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B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护理后,Β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及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Α组(P<0.05);护理后,Β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Α组。结论 优质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优质护理;生活质量;自我效能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老年慢性病成为现阶段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一类疾病不仅病程长,而且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由于大部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有限,且并未形成科学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行为,因此难以做好自我管理,使病情得不到控制[2]。基于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其自护能力,并帮助其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控制病情,减轻疾病对其身心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3]。近年来,优质护理逐渐应用于一些临床疾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本研究旨在分析优质护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Α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2.23±8.15)岁;文化水平:小学12例,初中14例,中专6例,高中5例,大学3例;患1种慢性病25例,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15例;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96±3.18)年。Β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2.30±8.22)岁;文化水平:小学13例,初中15例,中专5例,高中5例,大学2例;患1种慢性病26例,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14例;病程3~16年,平均病程(6.88±3.3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病程时间在1年以上;对该研究内容知晓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恶性肿瘤;不配合研究。
1.2 方法
1.2.1 Α组实施常规护理
发放慢性病知识手册,对患者疑问予以解答,嘱咐患者定期接受血糖、血压等监测,并结合患者病情指导用药。
1.2.2 Β组实施优质护理
(1)组建社区优质护理小组:由全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及营养师等组成,并在护理工作开展之前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术水平及责任意识。(2)社区每月定期开展1次义诊活动,集中开展座谈会和讲座,增加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充分重视自身病情,并提高其依从性。(3)定期开展家庭访视工作:首次访视发放慢性病知识手册,并对手册内容进行讲解,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家庭状况,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心理状态,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从饮食、用药、环境、日常生活、睡眠、运动等多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与患者积极沟通,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在下一次访视时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4)结合患者家庭情况,联合患者或其家属开展网络及电话访视,邀请进入微信群或QQ群,方便患者随时咨询,同时定期推送健康知识,纠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认知,提高其护理能力。
1.3 临床观察
(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估患者自护能力,涉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及自我护理知识,评分越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涉及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B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Β组护理后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及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组护理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不仅损害人体的重要脏器功能,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而降低其生活质量[4]。慢性病病程长,进展缓慢,需要长时间用药治疗。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也逐年增多,部分老年患者对健康知识认知不足,缺乏自我护理能力,疾病控制不理想,这不仅对其身体造成了损害,还加重了社会负担[5]。因此,社区应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其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7]。
优质护理可基于患者实际病情,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动态评估患者健康需求,充分满足其合理护理需求,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和个性化[8]。本研究结果提示,B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Β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及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Α组(P<0.05);Β组护理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Α组。可见优质护理的实施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优质护理中,通过组建社区优质护理小组,有利于保证护理工作的专业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通过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可以让患者对自身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
解[9~10]。通过家庭方式和电话、网络访视的方式,患者可以接受更加系统、全面的护理服务,深化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优质护理也注重心理层面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11~12]。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林幸.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1,26(1):96-98.
[2]朱淑惠.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234-235.
[3]李红.社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价值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24):119-121.
[4]李春平.慢性病护理管理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2):127-129.
[5]吴国萍.社区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的探讨[J].饮食保健,2020,7(16):123.
[6]陈延兵.网络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0):70-72.
[7]张妙秋,何丽.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居家护理需求调查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7):187-188.
[8]郭少霞,胡恩锦.医院和社区以家庭为核心的照料性护理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6):759-761.
[9]郑秀丽.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158-159.
[10]叶红梅.全科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之友,2020(8):244.
[11]李琼.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应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之友,2020(4):173.
[12]刘春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