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杨永桢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前对肠道准备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结直肠镜检查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基础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检查时间、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道清洁度优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检查时间短于基础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基础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保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个性化健康教育;肠道准备;肠道清洁度;并发症
结肠镜检查常被应用于辅助诊断肠道疾病或早期筛查肠道癌症,如结肠癌[1]。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提出更具针对的治疗方案,促进疾病转归。结肠镜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保证结肠镜检查效果,部分患者对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肠道准备质量不佳,影响检查效果,不利于临床诊断,耽误最佳治疗时间[2]。因此,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至关重要。个性化健康教育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开展知识宣教,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使患高效进行肠道准备,从而保证检查质量和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镜检查前对肠道准备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结直肠镜检查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基础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基础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32±15.51)岁。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1.16±15.3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神志清楚、语言交流正常,可以配合检查操作[4];资料完整,存在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第一次接受结肠镜检查。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对结肠镜检查不耐受;家属不同意或中途因为其他因素退出研究;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无法沟通;同一时期参与其他研究者;存在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梗阻。
1.3 方法
1.3.1 基础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检查前1天食用流质食物,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温水冲服,检查前1天22:00开始服用1 000 mL水+1盒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 h内喝完。检查前4~6 h开始服用2 000 mL水+2盒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0 min喝一次,每次喝250 mL,于2 h内喝完。告知患者检查相关注意事项。
1.3.2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
(1)肠道准备前: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病情、既往史等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指导。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结肠镜检查的目的、肠道准备的作用、清洁肠道的功能等,播放结肠操作视频与肠镜检查相关图片,减少患者陌生感,缓解紧张情绪[5]。告知患者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过程中容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肠道准备过程中:告知患者检查前1 d食用无渣或少渣流质饮食,避免摄入高纤维食物。患者存在便秘症状,需提前进行食物指导,必要时提前72 h遵医嘱给患者服用缓泻剂,软化粪便[6]。护士帮助患者配制药液,保证药液剂量准确。为患者制定时间表,监督患者服用药物。检查当天,告知糖尿病患者不要服用降糖药,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密切监测患者血糖、血压监测,保证血糖、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导致药量不足时,需及时为患者补充药量。
(3)肠道准备后:患者服用药物15 min时,护士督促患者在病房周围进行走动并进行腹部按摩。服药期间护士应增加巡房次数,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措施[7]。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对于肠道清洁度未达标的患者进行灌肠补救,确保肠道清洁效果。
1.4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Ⅰ级,肠道准备满意,无粪便残渣、粪水潴留,肠液清凉,可以顺利进行检查操作,且观察效果较好;Ⅱ级,肠道准备较满意,无粪便残渣,但是存在污浊的粪水,操作顺利进行,观察情况一般;Ⅲ级,肠道准备不满意,有粪便残渣,无法顺利操作,甚至因为肠道准备不充分被迫终止检查。肠道清洁度=(Ⅰ级例数+Ⅱ级例数)/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检查时间:统计所有检查的整体时间、进镜时间和退镜时间。
(3)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观察患者焦虑评分、健康知识和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评分。采用SA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程度,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评分越低焦虑程度越低。健康知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采用科室自制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各个指标总分均为100分,数值越大代表护理效果越好。
(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如肛门不适、头晕、腹泻、恶心、肠道出血、肠穿孔等。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肠道清洁度比较
观察组肠道清洁度为97.06%,优于基础组的79.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检查时间比较
观察组所有检查的整体时间、进镜时间和退镜时间均短于基础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基础组,健康知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基础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基础组的29.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结肠镜检查为肠道疾病辅助诊断的重要方式[8~9]。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前的必要环节,肠道清洁度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肠道准备主要是让患者服用排泄药,促使排便量与频率增加,但受患者身体状况、排便习惯、耐受力等因素影响,患者呈现不同的肠道清洁效果,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10~11]。因此,肠道准备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个性化健康教育开始,护士通过收集分析患者资料,了解患者文化程度、饮食与排便习惯、病史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疾病知识和肠道准备知识等相关宣教,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12~13]。通过这样的方式,患者可以高效地按照护士的要求进行肠道准备,确保肠道准备效果,缩短检查时间,保证结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检查效果,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从而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清洁度优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检查时间短于基础组(P<0.05);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基础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表明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保证患者肠道清洁度,确保检查顺利进行,缩短检查时间,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感,保障检查效果。
综上所述,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保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可易弘,李小爱,高振鸿,等.Teach-back健康教育法联合微信对门诊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2023,23(12):895-898.
[2]曹艳,赵靖涛,陈东风,等.不同教育方式对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2):3085-3089.
[3]潘巧玲,阮啸啸,徐媛媛.术前健康教育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6):
60-61,69.
[4]张兵.强化健康教育在肠镜检查中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3):97-99.
[5]罗良华.信息化联合跟踪式健康教育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2):
121-124.
[6]邹杏坚,李淑婷,李靖雯.思维导图+多媒体健康教育对肠镜检查前病人肠道准备依从性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2):362-365.
[7]周凌芸,谢晓华.基于互联网的321健康教育模式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3,30(1):119-122.
[8]蔡礼梅,张丽颖.全方位宣教联合个性化护理方案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6):139-140.
[9]陈利民,郭蕊.综合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结肠镜检查前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1,27(30):178-179.
[10]刘宇珑,郑祎升,王平,等.个性化肠道准备方案联合细节护理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3):168-169.
[11]杜雅芳,刘洁,张欢欢,等.基于循证全过程健康教育对老年结肠患者镜前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10):1-5.
[12]陈玲红,施亚珠,连丽凤,等.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2,35(15):167-170.
[13]钱春格.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现状及其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