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与自护能力的影响

作者: 商玲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与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卫生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依从性、自护能力以及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与自护能力,降低其血压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针对性健康教育;依从性;自护能力

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许多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导致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理想[1]。针对性健康教育是通过向患者传递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管理、药物治疗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62±7.84)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36±8.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能够配合完成研究所需的各项评估和调查。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疾病;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正在接受其他干预性治疗或参加其他临床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告知患者正确服药方法,向患者普及测量血压、调整饮食等生活管理知识。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

(1)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第一,合理的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 g,同时增加蔬果摄入。使用小碗、小份餐盘控制食物分量,避免超量进食。减少红肉(如猪肉、牛肉)的摄入量,选择去皮的家禽肉或鱼类。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全谷类食物,取代精制谷物(如白面包、白米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引导患者细嚼慢咽,避免晚餐过晚或睡前吃零食,促进食物的消化。第二,适量运动。引导患者根据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设定合理的运动目标,如每周累计步数、运动时间或运动强度。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上下楼梯、站立工作、散步等。注意在开始任何新的运动计划之前都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过度运动引起血压骤升。在运动过程中,注意水分补充,避免脱水。鼓励患者寻找运动伙伴或加入运动团体,以增强运动的持续性。每周评估患者运动效果和身体状况,根据需要调整其运动计划。第三,科学的药物管理。引导患者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服药,不能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可设置提醒或使用药物计时器,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每种降压药物都可能有不同的副作用,如头晕、乏力、胃肠道不适等。在开始服药前,医生应向患者介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医生应及时调整药物或给予适当的建议。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储存要求储存药物,避光、防潮、密封保存,并确保药物包装上的标签清晰可见,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定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避免患者服用过期药物。

(2)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第一,健康教育讲座。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业医生进行讲解。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基本知识、诊断与治疗、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自我监测与管理、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等内容。同时,还应留出时间进行互动与答疑,以满足患者的需求。第二,宣传资料发放。根据不同的患者条件,在卫生院、辖区卫生室放置宣传资料架,同时可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应用程序等方式发放高血压宣传资料和推送健康信息。宣传资料包括疾病手册、宣传折页、健康生活明白手册、饮食指南等,应确保资料内容准确、易懂、实用,并根据患者需求定制,同时尊重患者隐私,确保患者能够随时查阅和学习。

(3)心理健康辅导: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有助于降低血压。鼓励患者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例如可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针对性健康教育中,提供家庭支持和监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依从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包括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压等方面。完全依从,完全按照针对性健康教育执行;部分依从,基本按照针对性健康教育执行,偶尔执行不到位;不依从,完全不执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总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2)比较两组自护能力:采用自护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健康知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3个方面,得分越高,患者自护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常见于中老年群体,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5]。高血压常见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过量等)、肥胖、压力等。高血压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可能会对心脏、血管、大脑、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增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脑梗、肾脏疾病等风险[6~7]。

目前,虽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在短期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患者也无法真正了解自身病症[8]。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常规的健康教育往往忽视了对患者心理和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不利于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提升其生存质量[9]。而针对性健康教育要求医护人员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更有耐心,详细地为患者讲解疾病原理和健康知识,并提供有效的措施,以达到更好的健康宣传效果。在此种健康教育模式下,医护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更应注重对患者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药物指导等,可缓解患者的焦虑和压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护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与自护能力,降低其血压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自慧.一对一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24):71-72.

[2]靳伟.知信行健康宣教干预用于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5):78-80.

[3]马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14):33-35,39.

[4]孙宁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的重要修改及点评[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19,2(1):1-5.

[5]郑颖,陈晓敏,彭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及延伸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3):715-720.

[6]陈召艳.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3):100-103.

[7]刘宇珑,游雅仪.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6):20-22.

[8]李科.社区集成共享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7):

1195-1198.

[9]霍丽娜.跨理论模型的健康宣教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296-299.

[10]刘娟.基于前馈控制的健康宣教及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干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6):69-70,73.

[11]龙烨,龙琼,沈秋等.贺州客家城乡医联体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差异性分析[J].海峡药学,2021,33(5):119-1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