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 崔坤

摘要:目的 分析量化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量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研究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水肿、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研究组肘关节、腕关节M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研究组ADL、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量化康复训练可显著加快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恢复,减轻其水肿、疼痛及关节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量化康复训练;关节功能;自理能力

肩手综合征多出现于脑卒中患者患病的1~3个月后,主要表现为肩部、手指甚至腕关节的活动度受限、血液循环不畅等,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发紫,关节僵硬、萎缩[1],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主要予以肩手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但更为有效的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量化康复训练可精确测量和记录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从而使医护人员更好地评估其康复效果,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量化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3.48±3.25)岁。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35±3.4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存在脑卒中史;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情恢复稳定;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视力、听力障碍;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对患者的卧位、坐位以及立位进行干预,使其保持规范的姿势。同时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屈伸、旋转等康复训练,适当控制训练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1.2.2 研究组实施量化康复训练治疗

(1)体位管理:在患者卧床修养期间,合理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侧卧位,从而避免屈伸肌痉挛。在保持侧卧位时,应定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预防压迫时间过长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此外,需要注意患者掌心朝向,确保其始终保持掌心朝上的状态。

(2)语言和认知功能训练: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语言逻辑训练。于每日清晨,训练患者的发声,初期进行简单的单音节发音,后续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进行词语、句子的训练。同时,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训练当中,多与患者沟通,以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改善。为了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可采取听、读、写、计算等方式锻炼患者的思维,但要注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练习的时间和频率,确保训练的科学性。一般情况下,每项训练应进行20 min/次,2次/d。

(3)患肢功能训练:第一,关节松动术。由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上举,训练时采取仰卧位,15~20 min/次,2次/d。同时进行伸展肘、腕、前屈、旋转训练,15min/次,3次/d。第二,Bonat握手法。向心性加压缠绕训练。准备一段长绳,直径约2 mm,指导患者以由远到近的方式将其缠绕在患肢的拇指上,按照顺序缠满其他的手指、手掌、腕部等。然后依次松开,2次/d,5组/次。第三,冷热交替训练。准备两盆水,一盆水温保持在40 ℃左右,一盆水温保持在10 ℃左右。指导患者将患侧手掌放在10 ℃的水中,浸泡10 min后,再交换到另一盆水中浸泡10 min。两组训练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显效为临床症状(肩关节疼痛、水肿)全部消失,活动恢复正常;有效为上述症状显著改善,活动能力轻度受限;无效为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及水肿、疼痛程度:采用运动功能评分(Fug-Meyer,FMA)评估两组上肢功能,分数越高,患者上肢功能越好;采用《水肿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水肿程度,分数越高,患者水肿程度越严重;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分数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关节痉挛程度: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

评估两组肘关节和腕关节痉挛情况,分数越高,患者关节痉挛程度越严重。(4)比较两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两组自理能力,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两项指标分数越高,患者自理能力越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上肢功能及水肿、疼痛程度比较

训练后,研究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水肿、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关节痉挛程度比较

训练后,研究组肘关节、腕关节M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

训练后,研究组ADL、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症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患者表现为手背出现红肿,包括掌指关节和手指,皮肤皱纹消失,水肿处柔软膨隆,向近端止于腕关节,看不清手上的肌腱。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粉红或淡紫色;第二阶段,患者症状将变得更加严重,患者会感受到剧烈疼痛,如果不接受治疗便会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患者水肿和疼痛可完全消失,但手部可能出现典型畸形,关节活动度永久丧失[3~4]。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并不明显。

研究表明[5],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疾病的预后。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缺乏明确的项目安排、时间规划和运动频率,康复效果一般[6]。不规范的训练还可能给患者的肢体带来二次损伤,延误康复进程。量化康复训练已被证明是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康复方式[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研究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水肿、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研究组肘关节、腕关节M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训练后,研究组ADL、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量化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量化康复训练是一种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可准确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随时调整康复计划,使其更符合患者的康复需求[8]。同时,量化康复训练能够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准确测量患者的运动范围、力量、平衡能力等多方面指标,从而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9~10]。

综上所述,量化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恢复,减轻其水肿、疼痛及关节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旷咏梅,王娟娟,曹云刚,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6):1032-1034.

[2]王楠.普通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4):461-462.

[3]李素丹,李富铭.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6):58-62.

[4]张弓.醒脑开窍法针刺联合量化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3):472-474.

[5]刘学春,刘红娟,管叶明.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21,42(4):505-507.

[6]谢欢,赖清清,郑婷姗,等.中药热奄包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蛇志,2021,33(2):195-197.

[7]单婷婷.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1):111-113.

[8]刘燕,丁志清,刘蓓蓓,等.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8):957-958.

[9]陈杰夫,徐嘉辉,邱晓佳.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10):76-79,82.

[10]李萍,曹义.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1):1782-17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